
《杵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演唱杵歌,了解高山族的音乐歌舞特点,知晓杵歌来自于舂米的劳动号子。 2、学跳拉手舞和杵舞,能边跳编舞,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 3、能对乐曲进行歌词编创。 4、了解杵歌的五声调式音阶。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演唱杵歌,唱准一字多音节奏。 2、能对乐曲进行歌词编创,并边唱边跳 3、了解杵歌的五声调式音阶,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游,我来唱你来猜这是什么地方?师范唱:哪里有清澈见底的日月潭,还有那座风景秀丽的阿里山,澎湖列岛被誉为人间仙境,她与福建遥遥相望噢海央,她与大陆一衣带水噢海央,她是我中国不可分割的。 2、师:这是什么地方? 生回答,师点评 师:中国的宝岛台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宝岛台湾的风土人情和音乐风格,我们的第一站是高山族。 二、感受高山族歌舞 1、师:高山族是最早居住在台湾的古老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种族支系众多,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有自己的语言。这个民族能歌善舞,最常见的是拉手舞和杵舞。 2、师:既然来到了高山族,肯定少不了体验高山族的舞蹈,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拉手舞,跳高山族的拉手舞要围成一个圈,动作主要有(师边介绍边做示范)上步、撤步,抬腿,踏脚等,有时候也有跳跃,老师把拉手舞编成了一首歌,请你们跟老师来学跳一下,鉴于男女有别,老师就不让你们拉手了,各跳各的。 3、师边跳边示范边轻唱:向前迈反下手腕向后退,向左迈喏打开双臂跳起来,向右迈左脚前后变换拍,左右扭动攥起拳头点左脚,向后退那攥起拳头点右脚,摇起那双臂双脚交替点。 4、师:刚刚我们感受了高山族的拉手舞,接下来感受一下高山族杵舞。看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杵,其实就是一根木棍,知道这木棍用来干嘛的吗?这是用来舂米的工具,杵舞其实就来自于民间的舂米劳动,后来发展成了一种舞蹈艺术表演形式,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跟着模仿一下。 (看视频,学生模仿) 5、师:杵舞学起来比较容易一些,只要动作在拍点上即可,那么接下来,老师来唱拉手舞的歌,我们把杵舞和拉手舞分成两组表演,看一看效果如何。(师唱歌,带学生跳两组舞蹈) 6、师:俗话说歌舞不分家,既然有杵舞,一定少不了杵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高山族的杵歌。 三、新授歌曲 1、完整听赏《杵歌》 2、师:听完这首杵歌,有没有熟悉的感觉?是的,在介绍台湾和跳拉手舞杵舞的时候,老师按照这首杵歌改编了歌词,旋律就来自于这首杵歌。 3、介绍:杵歌最初产生于劳动,是高山族日月潭附近的妇女在舂米时所唱的劳动号子,每逢收获季节的夜晚,男女青年互相帮忙到各家舂米磨谷,并趁机挑选对象,倾诉恋情。 4、师:仔细观察这首歌曲的歌谱,用到了哪几个音符?生回答,师点评 师:12356五个音符,也叫宫商角徵羽,它是中国的五声调式,以五声调式的任何一个音为主音,都能构成一个民族调式音阶。 5、再仔细看看这首杵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点评是的,全是衬词,没有一句歌词。杵歌这种劳动号子,一般第一遍唱的都是衬词,第二遍即兴编创歌词,由于律动感很强,后来发展成了边唱边舞的劳动歌舞。 6、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每一句都会出现的相同衬词,并按照节奏读一读。(指导生读,一字多音处加个韵母弱读出来) 师:其他部分衬词进行了微微的改动,前面加了“哎”或者后面加了“海央”按节奏读一读区分不同的衬词句子 7、复听歌曲,找出相似的旋律。(生自由回答)既然是相似就有不同,哪里不同?比较不同,跟钢琴唱旋律填词,注意一字多音加韵母解决。 8、把四个相似的旋律完整地唱一唱。 9、完整地把这首歌听一遍,会唱的地方唱一唱,不会唱的地方听一听。 10、师:把还没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