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51155

2《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课件课件(共35张PPT)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19187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件,语文,必修,选择性,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回忆录里的匠心 ———《长征》《插曲》联读 回忆录里的匠心 ———《长征》《插曲》联读 第3课时 作者介绍 杨成武将军所在的红四团,在长征途中经常作为先头部队,作出了突出贡献。 聂荣臻元帅在百团大战中,组织并指挥39个团发动破击战,摧毁了日军占据的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有力的打击了日军推行的囚笼政策。 回忆录 “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具有文献价值,因为回忆录中所记录的是作者亲闻、亲见、亲历的事件。 活动1:初读两篇回忆录,梳理回忆录这种文体的语言艺术。 篇目 叙述人称 语体 句式 手法 《长征胜利万岁》 第一人称 语言浅白 在句式上主要以散句、短句为主 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内心独白 《大战中的插曲》 活动2:回忆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因此在主观叙述的同时,力求做到对史实的客观再现,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文章的真实性。这两篇回忆录是如何努力达成“真实性”这一点的? 1.清晰再现历史场景 《长征胜利万岁》围绕时间和地点两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讲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三件事,每一件事都采用顺序的叙事方法,清晰准确地再现了“长征胜利”这一核心。 1.清晰再现历史场景 《大战中的插曲》中,聂荣臻对战争中的一些小事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如救助小姑娘的过程,以及在两个孩子的安置———究竟该怎么办的时候,将由自己抚养还是送回去的利弊进行权衡的心理活动再现,都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文章的真实性。 2.大段史料的引用 《长征胜利万岁》大段摘录了毛泽东在全军干部会议中的讲话;《大战中的插曲》则原封不动的附上作者写给日本军官的信件。 3.书面语的运用 作者在主观叙述的同时,力求做到对史实的客观再现,因而会适当运用书面语,以求对内容的严谨表达。如在《长征胜利万岁》中运用的大量成语———运筹帷幄”“互诉衷肠”“七零八落” 斯蒂芬·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在我看来,我们的记忆力不是把纯粹偶然的这一件事记住,和把纯粹偶然的另一件事忘掉的一种机制,而是知道整理和睿断舍弃的一种能力”。 活动3:作者在撰写回忆录的时候,又必然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独特的情感体验来选材和组材。那么作者笔下的文字,倾注了他们怎样的情感和思考? 思考一:两篇课文中,你首先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是哪个场景? 为什么有些场景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吴起镇伏击战 路遇邓小平 给美惠子吃梨 场景比较 吴起镇伏击 千佛山除恶 详 略 原 因 情 感 场景比较 吴起镇伏击 千佛山除恶 字数详略 600+ 详细 100+ 简略 效果 用墨如泼、穷形尽相 简短概述,缺乏画面 个人体验 亲身参与、情感丰沛 “道听途说”,缺乏体验 效果 紧张、自豪、喜悦、沉痛 缺乏共情 内容梳理 战前伏击场景 战争场景 效果 吴起镇伏击战 内容梳理 战前伏击场景 战争场景 天———路见兄弟部队状况———冒起的尘土———望远镜中的画面———伏击战时的状态和心情———自己的习惯性动作 武器吼叫伏兵出击———窥视敌军人仰马翻 意图 吴起镇伏击战 内容梳理 战前伏击场景 战争场景 天———路见兄弟部队状况———冒起的尘土———望远镜中的画面———伏击战时的状态和心情———自己的习惯性动作 武器吼叫伏兵出击———窥视敌军人仰马翻 意图 对伏击场景的描写放缓节奏,引领读者进入曾经发生的场景,更为真切地感受到红军战士们对战斗的期待,对指令的信服,对敌人的蔑视,在这些慢慢推进的画面中,作者告诉了我们他对这一战胜利原因的理解。 探究匠心 思考二:除了画面丰富与否,在阅读时我们还被什么吸引? 细读“吴起镇伏击”这个场景,从语言节奏的角度鉴赏这一部分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