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68568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雨打芭蕉》课件(共13张PPT内嵌音视频)

日期:2024-05-0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917750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雨打芭蕉
  • cover
(课件网) 你认识这是什么吗? 雨打芭蕉 《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早期优秀曲目之一。 其旋律细腻、优美,加之高胡(又称为粤胡)、笛子、二胡、阮、扬琴、琵琶等的运用,散发出广东音乐浓厚独特的韵味。 《雨打芭蕉》乐谱初见于 1917 年(也有人说约于 1920 年以前或 1921 年)左右丘鹤俦编著的《弦歌必读》。 也有相传此曲为何柳堂(擅长演奏琵琶、扬琴)根据小曲改编加工而成。 《雨打芭蕉》最早由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等灌制成唱片,后几经修改编配,版本很多,在演出、录音时版本也各异,有的乐谱是按 拍记谱,教科书采用的则是 拍记谱。 在“十年动乱”期间,为免遭“四人帮”的禁锢,《雨打芭蕉》曾改名为《蕉林喜雨》。 粉碎“四人帮”之后,此曲才得以正名。 乐曲背景 乐曲具有连续性特征, 从不同侧面勾画乐曲意境中分析, 可分为三个不同性格部分。 第一部分 聆听音乐片段,说说该部分的旋律有何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旋律紧密衔接、优美抒情、歌唱性强。乐曲一开始,流畅明快的旋律、高胡润泽甜美的音色表现了人们欢快愉悦的心情,展现出岭南风光的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 思考:该部分共分为几个乐句?采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 共分为三个乐句。采用了“合头、合尾”的创作手法。 1 2 3 采用“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 采用“合头换尾”的创作手法 第二部分 聆听音乐片段,说说该部分的节奏有何特点?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节奏活跃、不规则的、连续性的展开。乐曲层次分明,富于推动力, 与第一部分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旋律的切分进行和轻盈的顿音使用, 展现了落雨打芭蕉时的各种神态,更使人感受到芭蕉丰收之后的欣喜之情,别有一番情趣。 顿音 第三部分 聆听音乐,说说第三部分围绕哪个音在进行, 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旋律在围绕“商”音旋转后,形成一个简短的结束部分, 以宫音结束,用高胡领奏的慢板结尾,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 完整欣赏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了解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又称广府音乐、粤乐,原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其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 约在二十世纪初期,发展成为独立演奏的器乐曲, 流传到外地后,被称为广东音乐。 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鼎盛,广东音乐开始在全国流行。 2006年5月20日,广东音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音乐具有活泼轻快、细腻缠绵、流畅动听的特点。 广东音乐的代表性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步步高》《平湖秋月》《赛龙夺锦》等。  《雨打芭蕉》通过高胡、笛子、二胡等各种旋律乐器,围绕共同旋律骨架即兴发挥,各声部虽疏密交错,但又主次分明、有分有合。 整首乐曲描绘出雨滴打在蕉叶上清脆的声音,表现出清新、明快的意境,反映出人们愉悦的心绪。 感谢聆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