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575894

实验专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同步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2023-2024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05-0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8322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实验,教师,八年级,化学,教版,2023-2024
    实验专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1.(2023·威海质检)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 2.(2022·济南期末)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消耗氧气,从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实验结束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否则测得的实验结果偏小 C.若硬质玻璃管的体积是40 mL,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是20 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是12 mL,则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 D.装置二设计优于装置一,它能让空气更易流通且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完全耗尽 3.(2023·东营质检)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 mL空气,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地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直到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明显变化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后,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气体体积的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2)写出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 mL 22 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填“>”“=”或“<”)21%。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慢地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4)从上面的实验中,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的组成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 4.(2023·淄博质检)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科建构了“两组分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 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他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组分混合物。 【探究一】根据沸点低的组分先汽化的性质,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的含量。 (1)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汽化。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 【探究二】根据混合物中某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的含量。 (2)按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止水夹最合理的打开时间是 (填“反应刚结束时”或“冷却到室温时”)。 【继续探究】(3)运用上述思维模型,小科又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 。 5.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该实验反应的原理是 (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实验步骤】具体实验步骤:①在硬质玻璃管中装入铜粉,两端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其中一端用气球密封;②测量出实验所用硬质玻璃管的容积;③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④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⑤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与硬质玻璃管另一端密封连接,并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 (1)正确的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 (2)在实验加热过程中,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实验记录】下表是甲、乙、丙三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填写表中空白,帮助丙组同学完成实验数据的统计。 实验小组 硬质玻璃管的容积/mL 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mL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mL 反应消耗的氧气体积/mL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甲 45 15 4 11 18.3 乙 40 18 5 13 22.4 丙 50 20 6 【实验分析】由上述数据可知,该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该实验数据比21%小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没有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粉量太多 ④反应后读数时气球中气体未全部挤出实验专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1.(2023·威海质检)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测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