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87621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课件(共6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4938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八,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 单元 丰富词语积累 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加有效 实景联想法 从前积累词语,就是课本中出现哪些词语,就机械记忆。记忆效果并不好,也不能很好地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实景实物,可以触发的联想,想到与之相关联的词语。 由春天联想到什么词语? 时当三月 春寒时节 春寒季节 春天渐近 春天来临 春令已到 春回大地 春到人间 春满人间 大地加春 天地加春 春回地暖 冰雪消融 冰融雪消 冰消雪化 天地回转 冰雪融化 雪化冰消 万物解冰 风和日丽 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概括了春天的特点,如此积累,对词语的运用也能得心应手。 汉语中的词语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家族”、成系统的。有些词包含共同的语素,如包含语素“理”的词语有“理解”“理由”“整理”“办理”“梳理”“条理”等。有些词,通过语义上的各种关系聚合在一起,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亲属关系、顺序关系等。从词语的“家族”或者“系统”出发,触类旁通,可以大大增加词汇量 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成语 成语出处 (1)来源于历史故事 余勇可贾 《左传·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余勇。’” 四面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来源于古书成句 耳提面命 《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博闻强识 《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暴虎冯河 《论语·述而》:“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3)来源于神话寓言 精卫填海 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想把东海填平。 守株待兔 据《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于是他便放下锄头每天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4)来源于群众口语 狼子野心 《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千夫所指 《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5)来源于外来文化 想入非非 《楞严经》第九卷:“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火中取栗 法国寓言《猴子与猫》:“狡猾的猴子哄骗头脑简单的猫儿,替它从炉火中取出烤熟的栗子来。猫儿应命去做,结果猫爪子被火烧伤了,而取出的栗子却被猴子吃光了。” 成语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试着按着爱国、民本、诚信、荣辱、世情、师友、读书、岁月、动物、植物等标准积累记忆成语 成语与中华民族精神 当仁不让 义无反顾 守正不阿 一言九鼎  筚路蓝缕 身先士卒 惨淡经营 披肝沥胆 死得其所  气贯长虹 成语与天文地理 江河日下 星罗棋布 五风十雨 高山流水 满城风雨 泰山北斗 七月流火 风雨如晦 如坐春风 石破天惊 成语与政治法律 海晏河清 道路以目 金科玉律 罪不容诛  城下之盟 明火执仗 罚不当罪 成语与文学艺术 粉墨登场 行云流水 登堂入室 信笔涂鸦 舞文弄墨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