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1087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共53张PPT)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78378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民,媒介,PPT,53张,更新,大众传播
  • cover
课件53张PPT。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知讯者生存!” ———央视广告语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互联网……大众传播媒介:传递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载体。 课标要求: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伏尔泰:“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官方主办的报纸,只在宫廷和官邸中流传。 材料一 当今时事,上而学士大夫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之纸之善矣。……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 ———《申报》(1872年) 材料二 英国之泰晤士,人仰之如泰山北斗,国家有大事,皆视其所言以为准则,盖主笔之所持,人心之所趋向也。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王韬 材料三 “中国通商各口,如上海、天津、汉口、香港等处,开设报馆,主之者皆西人,每遇中外交涉,间有诋毁当轴,蛊惑人心者。” 探究1:思考中国近代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 (一)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 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提 供了物质条件。 ②民族资产阶级宣传其政治主张的需要。 ③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战前后 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渴求。 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内因: 外因: 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要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阅读教材回答: 1.什么时候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报刊?主要是谁办的? 2.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代表报刊是什么? 1.形成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1873年:《昭文新报》(国人自办最早) (二)大众报业发展概况探究2:你如何看待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①促进西方文化在华的传播,加剧了列强对华文化侵略; ②把近代报刊带来中国,促使国人办报,人们思想观念改变。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它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上海,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是一份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 戊戌变法时期:近代办报出现高潮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1.形成2.发展《民报》《新青年》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1873年:《昭文新报》(国人自办最早) (二)大众报业发展概况 3.繁荣改革开放后《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阵地作用: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 1.(2013浙江)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 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 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 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 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答案:C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