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45166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含解析) 测试卷 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4851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试卷,必修,选择性,2019,苏教版,化学
  • cover
专题1《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向盛有I2水溶液的试管中,再加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上层橙红色,下层接近无色 B.均匀、透明、紫红色 C.均匀、透明、无色 D.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红色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英国化学家波义耳1661年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B.英国化学家道尔顿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C.中国化学家侯德榜1943年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D.中国科学家1965年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作出了贡献。 3.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 1892 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萃取 B.蒸馏 C.过滤 D.蒸发 4.1861年德国人基尔霍夫(G.R.Kirchhoff)和本生(R.W.Bunsen)研究锂云母的某谱时,发现在深红区有一新线,从而发现了铷元素,他们研究的某谱是(  ) A.原子光谱 B.质谱 C.红外光谱 D.核磁共振谱 5.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不能使用的萃取剂是(  ) A.无色汽油 B.无水酒精 C.四氯化碳 D.苯 6.化学发展史是科学史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科学家与成就不匹配的是(  ) A.道尔顿———原子学说 B.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 C.屠呦呦———从菁蒿中提取菁蒿素 D.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7.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是(  ) A.汽油和水 B.碘和四氯化碳 C.淀粉溶液和泥沙 D.水和酒精 8.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萃取 B.渗析 C.蒸馏 D.升华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从溴水中提取溴 B.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C.制取并收集NO2 D.实验室制取溴苯 A.A B.B C.C D.D 10.常温常压下,0.1mol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完全燃烧后得到0.16mol二氧化碳和3.6g水,则混合气体中(  ) 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有丙烯 C.一定有乙炔 D.一定有乙烷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蒸发皿蒸发溶液时,应垫石棉网 B.使用分液漏斗前无需检漏 C.萃取时,分液漏斗倒转,不断振荡,并及时放气 D.分液时,上层液体等下层液放出后,再继续放出 12.古代中国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炼丹、熬烧酒、制花露水等。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该装置利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过滤 C.萃取 D.升华 13.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化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涉及的化学研究成果,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开宝本草》中记载了铁华粉的制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由此判断铁华粉是指醋酸亚铁 B.《天工开物 五金》中记载:“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炒铁是为了降低铁水中的碳含量,且熟铁比生铁质地更硬,延展性稍差 C.《梦溪笔谈》中“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中的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D.《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试验 14.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提出学说与贡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