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647955

2.7有理数的乘方 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481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七年级,数学,苏科版,学年,2024
  • cover
课题 2.7有理数的乘方(1)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教学重点 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乘方结果(幂)的符号的确定 教法教具 启发讲授,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问题引入 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若干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你能算出拉扣6次后共有多少根面条吗?二、合作探究 做一做:用一根绳子对折并且在对折处剪开再对折……,得出绳子的根数. 试一试: 将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直到无法对折为止.你对折了多少次?请用算式表示你对折出来的报纸的层数。 问题:对折一次有几层?对折两次有几层?对折三次有几层?........对折二十次、三十次呢? 乘方的有关概念 2×2×2×2×2×2记作26,读作“2的6次方”; 7×7×7可记作73;读作“7的3次方”。 一般地,aaa a记作an,读作“a的n次 n个a 方”。 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26、73也可以看做是乘方运算的结果,这时它们表 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1根面条拉扣1次成2根,拉扣2次就成2×2根……每拉扣1次,面条数就增加1倍, 拉扣6次.共有面条 2×2×2×2×2×2=64根。 操作,记录对折的次数以及报纸的层数,并用算式表示它们 的关系.思考并举例。 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的概念,理解乘方运算和乘法运算的关系。 示数,分别读作“2的6次幂”、“7的3次幂”,其中2、7叫做底数,6、3叫做指数。 4、思考: 1.(-2)3的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幂是多少? 2.23和32的意义相同吗? 3.(-4)2、-42、分别表示什么意义?解答: 1.(-2)3的底数是-2,指数是3,幂是-8; 2.23和32的意义不同,23表示3个2相乘的积, 32表示2个3相乘的积; 3.(-4)3、-43、分别表示的意义为:3个-4相乘的积、3个4相乘的积的相反数三、例题讲解例1 计算: (1)①37;②73;③(-3)4;④(-4)3. 3 2 (2)①( )5;②( )3;③(- )4. 5 3 计算并思考幂的符号如何确定: (-1)10、(-1)7、(-)4、(-)5 针对练习. 1.计算. (1)(-5)3; (2)(- )5; (3)(- )4; (4)-53; (5)0.14; (6)18. 2.课本练一练P52 T2.3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一节课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完成学习任务单 2.课外作业:完成限时练、《补充习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 小结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2.正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课题 2.7 有理数的乘方(2)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2.能将一个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在探索中感受归纳思想。 教学重点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教学难点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教法教具 启发讲授,合作探究,实验操作、视频等辅助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问题情境 “先见闪电,后闻雷声”,那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00 000 000 m/s,而在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目前宇宙的年龄为13 820 000 000年二、合作探究 1.人体中大约有25 000 000 000 000个红细胞.先将25 000 000 000 000输入计算器,再按“=”键,计算器上是如何显示这个数的? 2.用计算器计算8 000 000×600 000 000,计算器上是如何显示计算结果的?像这些较大的数可以用如下的方法简明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