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60364

第七单元第16.1课《赤壁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课件(共52张PPT)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22292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52张,课件,上册,必修,第七
  • cover
(课件网) 赤壁赋 苏轼 1.分析作者豪放达观的心态,准确反映作者的思想境界。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3.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4.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可以咏物写志抒情。 文体知识 赋 文学常识 骚赋:以楚辞为源头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 小赋:抒情咏物 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 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对偶 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 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赤壁赋》《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 诗歌方面:现存诗27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赠刘景文》等。 词方面: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词有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名词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苏轼注重提挈后人,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字音 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rénxū zhào niǎo hè lí qiǎo liáo zhúlú jīng shī shuò qiáo piān páo fúyóu zàng jí jiè 活动一: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2. 文章可分几部分?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一 (1) 月下泛舟 二 (2~3) 吊古伤今 三 (4) 阐述哲理 四(5) 开怀畅饮 3.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 乐甚———愀然———喜而笑 活动二:疏通文意。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既望:农历十六日。既,过了。泛:飘浮。兴:起。 游于赤壁之下: 于赤壁之下游 (状语后置) 属(zhǔ):通“嘱”,劝酒。 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清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水波平静。我举起酒杯,劝客人共饮,吟诵着明月的诗篇,歌唱着窈窕的诗句。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少焉:不一会儿。 横:笼 白露:指白茫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