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14331

2024高考复习 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类试题(选择 简答+简答题组两种题型综合练习) 专题练习 (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0次 大小:579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练习,2024,专题,综合,题型,两种
  • cover
2024高考复习 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类试题 (选择 简答+简答题组两种题型综合练习) 专题练习 一、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可能在漫画书和电视剧中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人们由于可怕的经历或精神上的压力而一夜白头。 ① 。压力的持续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母质细胞的作用,使产生黑色素的黑色素细胞功能衰退,从而导致白发增加。 然而, ② 。我们先来看看白发到底是怎样一种状态呢?头发的颜色是由黑色素赋予的,黑色素由黑色素细胞(色素形成细胞)产生。黑色素细胞位于毛囊内,紧邻毛发组织的来源———毛母质细胞。当毛母质细胞分裂生成毛发时,黑色素细胞会产生并输送黑色素,使头发具有颜色。如果由于某种原因, ③ ,那么头发就会失去颜色,当光线反射到头发上时就会呈现白色。这便是白发。生成时是黑色的头发通常不会变白,除非硬将其中的黑色素漂掉。所以一夜之间白头除非是去做了漂染。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B.“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技艺,这点谁都知晓。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有过多次转换。根据史书记载,风筝的最初功用是用于军事。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的玩具,广受老百姓的欢迎。风筝自从成为一项大众化的娱乐活动,无论是大人和小孩,都喜欢在晴天外出放风筝。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近年来,中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放风筝开始作为体育运动项目普及起来。 3.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这点谁都知晓”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B.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C.我已经深刻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D.“手机一开,谁也不理”是当今许多“零零后”的生活现状。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它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_____①_____。所谓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例如,“道”字,本义是“路”,《诗经·秦风·蒹葭》中说“道阻且长”;引申为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论语·里仁》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应该区别开来。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同时排斥原始的意义,而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新的意义后,_____②_____。例如“道”字虽然产生了一些新的意义,但是“路”的意义一直保存在现代汉语里。当然,_____③_____。近的引申义容易让人意识到,如长短的“长”引申为长久的“长”;远的引申义不容易让人意识到,如长短的“长”引申为首长的“长”。 抓住本义去说明各种引申义,就会处处都通,而且令人明白:虽然一个词有许多意义,但是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着的,而且往往围绕着一个基因展开。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