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30520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45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司马光,教学设计
  • cover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上《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 2.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短小精悍的特点。 3.引导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爱护同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课文,读出停顿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感受司马光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 2.板书:司马光。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司马是姓,光是名) 师: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那么你们了解到了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非常棒。现在,请打开课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师: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现在读的感觉和刚开始读的感觉不一样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群儿戏于庭”。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光小时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儿”是“小孩子”的意思) (2)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庭“字。) 师: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戏于庭”就是……(抽学生翻译)“于”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齐读这一句。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指名读。 师: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 (2)认识“瓮”。 师:最开始,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有个大家伙,那是什么?(瓮)“瓮”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释) 师: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没弄明白的? 生:“足”“跌”“没”…… (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并指导书写生字:登、跌。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 (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这一句。 3.学习“众皆弃去”。 师: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众皆弃去) (1)抽读。 (2)师范读。 (3)自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再读读,多读几遍,而义自见,试一试。 (4)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5)指导书写:众、弃。 (6)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4.学习“光持石击瓮破之”。 (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在这危急关头,只有司马光没有离开,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