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37755

河北省邯郸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75119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北省,质量检测,答案,版含,PDF,试题
    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高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联合测评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C D D A D D B A D C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A A B C B 0 A A D 1.C【解析】据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强化了对东部地区的 管控,这体现了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故选C项。当时国家政治中心并未转移到东部地区,排 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序列逐步形成”,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 2.C【解析】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形状不一的货币被统一的圆形方孔货币取代,这反映出秦统一六 国之后货币的统一,这种变化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故选C项。此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排除A 项:此时以通宝命名铜钱的趋势尚未出现,排除B项:秦朝货币的统一体现不出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排 除D项。 3.D【解析】材料中的“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描述的是察举 制的弊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故选D项。A项说 法错误,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此时人才选拔标准并未发生重大变化,排除C项。 4.D【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从姓氏来源看,隋唐时重要的政治人物,固然很多是鲜卑后裔,但他们已很难与 一般汉族氏族区分开,事实上没有任何意义去辨别他们的氏族。根据所学可知,推动这一现象形成的主 要原因在于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故选D项。推行屯戍政策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就已经使得鲜卑族改用汉姓,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与社会等级观念无关, 排除C项。 5.A【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两税法按资产多寡进行纳税,促使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由人头税 逐渐向资产税转化,这一做法有助于减轻百姓的赋役负担,故选A项。募役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排除B项;此时均田制已经瓦解,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6.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以前的谏官均为宰相的属员,由宰相任免,而宋代台谏官 由宰相任免变为皇帝“亲擢”,并且宋代法律有明文规定,表明此规定旨在加强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选D 项。A、B两项说法并非材料主旨,排除;促进监察程序的完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7.D【解析】根据材料“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吕氏 兄弟的做法有助于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故选D项。推动律令实现了儒家化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法治注 重防范与惩处,排除B项:南宋后期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项说法错误,排除。 8.B【解析】根据材料中行政区划的演变来看,元潮的行政区划打破了传统的山川形便原则,采取犬牙交错 的方式,人为地割裂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联系,故选B项。材料与简化地方行政层级无关,排除A项;材料 并未体现因俗而治政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划,无法得出统治区域扩大 的结论,排除D项。 9.A【解析】据材料“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就有80件,伊朗德黑兰考古博物馆陈列37件,土耳其托 布卡博物馆和伊朗阿迪比尔宫也收藏了数十件”可知,元朝时期的青花瓷,在土耳其和伊朗等地皆有发 现,说明元朝时期同西亚地区贸易联系密切,故选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元朝的疆域状况,排除B项;材 料未体现出元朝对外关系转型,排除C项: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制瓷技术的进步状况,排除D项。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色密★启用前 河北省示范性高中高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联合测评 历史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