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843132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10课从数据到编码(教案)

日期:2025-05-07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2168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10课,数据
  • cover
第10课《从数据到编码》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要求】 1.通过身边的编码应用实例,体验编码的多种呈现方式,了解数据与编码的关系。 2.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数字、字母或文字编码表示信息,了解编码与数据(所包含信息量)之间的关系。 3.知道编码的目的是作为唯一标识,建立数据间的联系,以便计算机识别和准确管理,知道编码是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必须步骤,初步理解编码的目的和意义,知道编码有多种呈现方式。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浙江教育-出卷网-2023版小学信息科技四年级上第10课《从数据到编码》的内容,属于“第三单元身边的编码”的第一课,针对数据(包括大数据)这种信息社会中的新型生产要素,强调编码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阐明数据编码让信息得以有效利用的意义,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是信息科技课程后续学习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有些数据并不只是数字,也不一定有数值,不能参与计算,它们的本质是编码。学生能认识到编码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简单问题分析数据来源,应用编码解决简单的信息问题;能根据需要运用不同的编码对信息进行表达,认识编码的价值与意义。 在知识内容上来说,本课的知识点比较清晰,了解身边的数据是有规律的;知道编码有 多种呈现方式,难点就是理解“数据与编码”的关系,各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身边的编码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与编码的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生活中真实场景,知道编码在校园及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整理归纳,结合具体实际情境,了解生活中编码的多种呈现方式。 3.知道数据与编码的关系。 4.通过身边的编码应用实例,理解编码的目的及作用,可以有效地处理和管理大量信息和数据,从中挖掘编码的价值。 重点:知道数据与编码的关系,了解编码的多种呈现方式。 难点:理解“数据与编码”的关系,初步学会从编码的角度看待学习与生活中的事物。 【核心素养指向】 信息意识: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树立编码意识;认识到数据与编码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愿意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能根据需要运用不同的编码对信息进行表达,认识编码的价值与意义。 计算思维:通过判断、分析、综合身边有规律的数据,认识到编码可以让信息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科技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在规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信息社会与责任:一个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科技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能在数据安全和信息伦理道德规范下开展活动;会乐于帮助他人开展信息活动,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对自己共享的信息和资源负责。 【学情分析】 本课教授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10岁左右正好是由形象思维阶段向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转化的重要时期。在学习能力上,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获取、加工和管理信息的能力,他们能在一个个明确的学习任务引导下,结合书本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喜欢自己去尝试,去探究,去操作,所以自主学习和探究实践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础。 从知识储备角度来看,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数据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编码应用有一些经验和基础,但对编码的定义很陌生,对编码与数据关系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本课旨在通过观察生活中真实场景,知道编码在校园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编码,可以使用数字、字母或文字编码表示信息,树立编码意识,能应用编码解决一些简单的信息问题;能根据需要运用不同的编码对信息进行表达,认识到编码的价值与意义。 【设计构想】从真实性———>理解 1.整体设想: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