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47394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61558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9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Antique landscape 古风 Catalog 1、把握用典的含义和作用,探究作品意蕴; 2、体味辛弃疾词的苍凉、悲壮的意境及其豪放的语言风格; 3、理解词人不被重用、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学习目标 1.走近作者 少时受先辈影响,常常“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21岁岁聚集了两千人,参加起义军,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25岁被任命为江阴签判 ,开始了仕宦生涯,历任通判、安抚使等职,有政声。政见与当权者不和,屡次被贬; 42岁受弹劾,官职被罢,回到上饶,开始了闲居生活; 64岁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精神为之一振;不久因谏官攻击,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推辞不就职。 68岁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诏令未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 同年10月3日,病逝,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一、知人论世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 字 ,号 ,济 南历城人。抗金英雄, 南宋著名词人。艺术 风格以 为主,与 苏轼并称为“ ”,传世词有600多首, 皆冠两宋。其词抒发 ,倾 诉 的悲愤。 幼安 稼轩 豪放 苏辛 强烈的爱国热情 壮志难酬 写此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他从42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得不到朝廷重用。这期间,1203年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zhòu)起用。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韩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韩不听辛弃疾之劝,后来把他调离了镇江。本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 写作背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诵读入词 1、字词 (1)千古江山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金戈铁马 (4)元嘉草草 (5)赢得仓皇北顾 (6)可堪回首 (7)烽火扬州路 (8)尚能饭否 久远的年代 英雄业绩 代指精锐部队 轻率 赢得:落得。北:名作状,向北。顾:回头望。 可堪:不堪,哪堪。堪:经得住,忍得住。 宋时行政区划名 名作动,吃饭 2、句式 英雄无觅———无觅英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宾语前置 被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京口,南北朝时镇江旧称。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北固山上,北临长江,又称“北顾亭”。 怀古———所写内容。 释题 1、本词有几个典故?分别与谁有关?在文中分别是哪些句子?并试着概括典故内容。 三、品味诗情 人物 典故(诗句) 内容 ①孙权 ②刘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在京口建都,击败来自北方的曹操,建太平伟业。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出身贫寒,势单力薄,生长于京口,于此起兵北伐,灭南燕、后秦,又废晋帝,建立刘宋。 人物 典故(诗句) 概括典故内容 ③刘义隆 ④拓跋焘 ⑤廉颇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好大喜功,想学霍去病封山而还,故草率出兵北伐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廉颇虽老,却仍想为国效力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拓拔焘击败宋文帝,建佛狸祠,今人在祠前迎神赛社。 2、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分析研讨 孙权、刘裕典 (1)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是建功立业的帝王,业绩都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