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851030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件(共43张PPT)

日期:2025-01-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66314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届,乡土中国,PPT,43张,课件,高考
  • cover
(课件网) 第01讲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第五部分 乡土中国 目录 CONTENTS 05 02 网络构建 03 教材回归 04 考点解读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真题剖析 01 教材回归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乡土中国》作为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就其内容而言,可以出几种题型,在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中作为阅读理解题,是对文本解读的考查。 可以出在“微写作”试题中,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愈远愈疏,愈近愈密。“圈子文化”是一把“双刃剑”。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谈谈你对“圈子文化”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00字左右。 网络构建 客观选择题(3道,共计9分) 主观简答题(2道,共计8分) 网络构建 考点解读 1、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中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江苏吴江,卒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1936年底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1938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夏回国。1945—1952年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授。1979年任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后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1980—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1985年起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还曾任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费孝通长期从事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研究。他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中创造性地将两种学科的多种方法相互结合,形成了社会学“中国学派”的独特方法;在实地研究中,将参与观察、类型比较和微型(社区)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他的《江村经济》一书被认为是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的一个里程碑。 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生育制度》《乡土中国》《乡土重建》《记小城镇及其他》《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等。 写作背景 此书出版于1947年,收集的是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随讲随写,随写随寄,随寄随发”,而写成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当时费先生在大学中讲课,他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是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他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他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探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当时的他不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们传递已有的知识,还大胆尝试与学生们进行探讨,探讨崭新的理念,教学相长。他认为这本书不过“只是一段尝试的记录罢了”。 三、内容概览 《乡土中国》一书收录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14篇论文,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 1.《乡土本色》 该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靠农业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着孤立与隔膜。其三,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活很富于“地方性”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