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862683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历史第一册堂堂练(含答案)

日期:2025-05-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818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堂堂,一册,历史,学制,五四,编版
  • cover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铁器的出现和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石器时代 B.春秋后期 C.战国晚期 D.西周时期 2.下表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由此可知,当时( ) 铁器出土地点 铁器数量(件) 铁农具数量(件) 广西平乐银山岭 181 91 河南辉县固围村 93 58 长沙衡阳61座楚墓 70余 17 辽宁抚顺莲花堡 80余 68 山西长治分水岭 36 21 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 B.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 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 D.铁主要用于制造农具 3.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古书上记载,当时的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如图)耕种土地了,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反映了( ) A.金属货币更多使用 B.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古代军事水平提升 4.《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立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这一段文字反映的实质是( ) A.分封诸侯,比肩周王 B.权倾四方,王命是从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诸侯兼并,异姓反叛 5.下列人物属于春秋霸主的有( ) ①齐桓公 ②晋文公 ③楚庄王 ④项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为( ) A.社会生产力提高 B.诸侯间争霸兼并战争 C.分封制逐步瓦解 D.大一统局面完全形成 7.某学习小组正在进行一次历史探究课。这次探究的主题是“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哪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 A.小李:促进了周王朝巩固和统一 B.小张:各诸侯国变法图强,推动社会变革 C.小王: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D.小孙: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8.铁器使用、地主与自耕农、列国变法……以及百家争鸣、礼崩乐坏这些新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 ) A.社会转型 B.民族交融 C.思想繁荣 D.政局动荡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西周时期国王称天子,全天下土地归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利。但诸侯也必须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领地还可以在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在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严密统治网络。 ———摘编自《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答到两项即可) (2)小历说“西周实行分封制,最终导致西周走向灭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10.七年级(1)班的同学,学习了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后,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回答相关问题。 【追根溯源探因果】 材料一: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材料二: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后人评说析作用】 材料三: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的人说,“春秋无义战”。列宁曾这样评价战争:“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了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 (3)从列宁对战争的评价角度,说说春秋时期的战争对历史前进的积极作用。 答案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