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64181

辽宁省鞍山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725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辽宁省,鞍山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
  • cover
辽宁省鞍山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天的社会,算法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人们信息获取过程中,推荐算法已成为信息过滤的一种重要手段,无论是商品信息的获取,还是新闻或知识性信息的获取。推荐算法对于人们认知的影响,也将进入深层。而人们在各种平台阅读的内容,很多是由算法驱动下的机器自动完成。算法正在成为信息环境建构的重要力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价格算法影响着人们购买商品的价位,导航算法、网约车平台算法和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的算法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外卖平台算法在决定人们收到外卖的同时也在控制着骑手们的劳动。一些婚恋网站,则用算法来进行姻球匹配。 从经济角度看,算法推动了新经济模式的发展,特别是诸如共享经济这样的新经济模式 也改变着传统经济模式,进一步,有研究者提出了算法经济的概念,即将生产经验、逻辑和规则总结提炼后“固化”在代码上,使生产经营活动成为无须人工干预、自动执行的经济模式其目标是通过算法的应用大幅改善供需匹配效率和交易成本。 算法越来越多地左右着对个体的评价,影响着个体的社会形象,甚至影响着人们在社会中的位置及流动可能性。各种网络平台的评分机制,大多是基于数据与算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启用的健康码,也是一种综合算法,它可以计算出人们是否具有病毒传播风险。人力资源部门可能利用算法来决定人员聘用、升迁,银行利用算法来决定贷款发放。数据、算法以及由此形成的评分,成为今天社会一种重要的评价思维,这种评价思维,也对人的行为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调节作用。可以想象,算法也将成为个人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础。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接受算法的统治,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随时可能被算法算计的社会。而算法的基———人的数据化,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存与生活。 (摘编自《生存、认知、关系———算法将如何改变我们》,有删改) 材料二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人的主体性为支撑的社会,是一个强调个人主义、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社会,它要求在人的生活领域全面贯彻个人主义、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等基本原则。然而,由于一系列原因,人工智能算法却在不断消解着人的主体性,动摇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未来社会,随着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具备了自身算法系统的反思能力和自己的万能算法语言,人的主体性将遭受更大的挑战。 人工智能算法中,个人逐步被数据化和被计算化。在数据处理和整合时,算法将人按照各种各样的自动化区分标准进行排列,并赋予相应的意义。个人一旦进入这种数据化的“微粒社会”,就成为被算法定义的对象。这种新兴的算法权力并不是从主体角度,而是从作为可以被 计算、预测和被拉制的客体的角度来看待个人的。 “信息茧房”是桑斯坦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以及信息量的剧增,每个人都能随意选择关注的话题,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打造一份“个人日报”,但这种信息选择行为将会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他所谓的“信息茧房”,是指传播体系个人化所导致的信息封闭的后果。当个体只关注自我选择的或能够恰悦自身的内容,而减少对其他信息的接触时,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逐渐枉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 这种信息的自我锁定状态,使人们固守在自身的信息茧房,逐渐受到算法的“驯化”。这些都 将逐渐消解人的主体性。 语言和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而具有主体性地位的重要原因。赵汀阳认为,语言具有自身的生成规则,并且能够在语言系统内部加以表达和解释。任何一个语句或词汇都能够在元语言层次被分析为可判定的(所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