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69888

2024届重庆市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980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试题,运用,语言文字,汇编,期中
  • cover
语言文字运用Ⅱ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测试(期中)语文试题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红叶只是红了的枫叶,( A ),但此间人当作珍奇,所以秋天看红叶竟成为时髦的胜事。①如果说春季是樱花的,那么,秋季便该是红叶的了。你不到郊外,只在热闹的马路上走,也随处可以见到这“幸运儿”的红叶:十月中,咖啡馆里早已装饰着人工的枫树,女侍者的粉颊正和蜡纸的透明的假红叶掩映成趣;点心店的大玻璃窗橱中也总有一枝两枝的人造红叶横卧在鹅黄色或是翠绿色的糕饼上;②那边如果有一家“秋季大卖出”的商店,那么,耀眼的红光更会使你的眼睛发花。“幸运儿”的红叶呵,你简直是秋季的时令神。 在微雨的一天,我们十分高兴地到郊外的一处名胜去看红叶。 并不是怎样出奇的山,也不见得有多少高。青翠中点缀着一簇一簇的红光,便是吸引游人的全部风景。山径颇陡峻,幸而有石级;一边是谷,缓缓地流过一道浅涧;到了山顶俯视,这浅河便像银带子一般晶明。 山顶是一片平场。( B ),却只有个卖假红叶的小摊子。分隔战二十多小间的一排芦席棚,便是某酒馆的“雅座”,这时差不多已经满座了。我们也占据了一间,并没有红叶看,光瞧着对面的绿丛丛的高山峰。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4分) 21. 文中画横线的两个语句,关联词分别为“如果说……那么……”和“如果……那么……”,请说说二者所表示的语义关系有什么不同。 (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重庆市九龙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 ① 。它固然遵守了中国人命名的传统规范,但更彰显了作家艺术创作上的匠心,二者相辅和成,相得益彰。 《红楼梦》人物命名与古代诗词密切关联,这是《红楼梦》中人物命名的一大特色,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 ② 。如,宝玉之名现于岑参诗“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句,林黛玉之名取义于晏几道词“黛含春怨,闲倚栏杆遍。自弹双泪惜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宝钗之名取于李义山的“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贾府四位小姐之名也都取自诗词:“展礼肆乐,协此元春”“迎春且薄妆”“一枝两枝梅探春”“长安豪贵惜春残”。史湘云之名取自张籍的“湘云初起江沉沉”。李纨之名也是诗词中化出的,李白《拟古诗》中有“闺人理纨素”句,“理纨”恰谐李纨。 这些主要人物的命名, ③ 。如林黛玉之名与她的身世飘零、以泪洗面、命同落花相一致;宝钗之名与她婚后“独梦”,最终“金钗雪里埋”相关;为她们红颜薄命的预兆;湘云之名正是“水涸湘江,云散高唐”的暗示;李纨之名是她年轻寡居的写照。 若将《红楼梦》取名的种种巧思细加梳理,简直可以写出一部内容翔实的“中国人命名艺术大观”。 21.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这”,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陈辰一会唱歌儿,一会跳舞,哄了半天,孩子这才不哭了。 B.老李说话这快,跟开机关枪似的,我们大部分时间只有听的份儿。 C.毕业二十年后再相聚,我们俩说这说那,聊了整整一个晚上。 D.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