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70544

1.1.2《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胶体》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936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1.2,化学,必修,2019,人教,学期
  • cover
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胶体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分散系及其分类”是人教版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教材顺序中,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在元素化合物之前。本章内容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工具。第一节的分类思想和方法是化学学科重要且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教学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这一学科思想。 “分散系及其分类”是在第一课时所学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的基础上,对混合物的进一步学习。内容包括分散系概念,分散系宏观和微观(分散质粒子直径)两个角度对分散系分类,重点是理解胶体的概念与性质,尤其是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径的大小。 物质性质与它的尺度有着密切联系,即“尺度效应”。通过分散系、胶体宏观性质的探讨,微观解释,能从粒子尺度和宏观性质相互结合角度解释自然现象,将尺度效应的观念传达给学生,有效发展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的基本方法,并对纯净物进行了分类,混合物还停留在初中化学溶液和浊液的基础上,未从微观角度理解各自的不同,有电影、树林的丁达尔效应等生活经验,但不知道其本质,不能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现象。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胶体这种分散系,并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表征的学科素养。 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思想。通过实验探究任务,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得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必备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解释生活现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观察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互相交流合作,由宏观到微观,再回到宏观,循序渐进,遵循客观规律,增强学生体验感。 2.内容依据: 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倡教学活动要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真实的情境是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平台。因而在胶体教学中,可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解决基于真实情境的学科问题,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建构知识,体现情境、问题、知识的深度融合。在生活情境素材下设计学科问题以提高学生联系生活与化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将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胶体如肥皂水、鸡蛋清、部分饮料、豆浆等作为情境素材,将其中蕴含的学科核心知识设计成问题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 3.形式特点: (1)本节课以小组实验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整个课堂通过四个分组实验活动,通过分组实验制备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先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猜测分散质粒径大小,再通过丁达尔效应和过滤等实验验证,在实验中得出分散系的分类依据。通过氯化钠溶胶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认识三种分散系的联系和转化,渗透物质是不断运动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变化观这一重要化学学科思想。 (2)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针对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发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时提供反馈,坚持过程性和形成性评价,建立主体多元、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方式。 (3)践行理论联系实际。课后作业等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关注胶体在实际生产生活的应用,树立求实严谨的科学精神和负责任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掌握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从微观视角理解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认识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2)通过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运用微粒模型解释胶体的性质。逐步形成微观角度解释宏观性质的意识。 (3)对胶体的性质的认识,体会日常生产生活与化学的紧密联系,感受化学学科的运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