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90797

中职对口升学: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0次 大小:1121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职,对口,升学,古代诗歌,常见,人物
  • cover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诗中“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人物形象 举例分析 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1)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2)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诗词都反映出他们忠君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塑造了一个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艺术形象。 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天真顽皮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和顽皮。 怡然自得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刚学种瓜。”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一个怡然自得的劳动者形象。 零落漂泊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流落江湖、漂泊无依的诗人形象。 附: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二、古代诗歌意境特点表解 意境风格 意境特点 豪放类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 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伤感类 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婉约类 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超脱类 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华美类 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三、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 序号 意象 含义 例子 1 青山 ①“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②“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2 月 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②望月思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