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32586

3.4.2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_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274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4.2,函数,零点,方程,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课题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解的关系, 了解函数零点存在定理,会判断函数零点个数. 2. 通过利用函数的性质来研究方程的解,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转化思想. 3. 在利用函数的性质来研究方程的解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 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对函数零点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零点存在定理.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 、 引入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提问: 求方程 x2 - 2x - 3 = 0 的根, 并画出函数 f(x) = x2 - 2x - 3 的图象, 并 思考这二者之间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二次函数与横轴的交点横坐标为方程的根; 设计意图: 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把方程的解理解为"使函数值为 0 的自变量",建 立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引出函数零点的概念. 二 、零点定义 与例题 函数零点的概念 : 对于函数 y = f (x) ,我们把使 f(x)=0 的实数 x 叫做函数 y = f (x) 的零点. 例 1: 求下列方程的解并进一步说明相应函数的零点 (1) x2 + x +1=0 ( 2) x - =0 (3) ln x + 2x - 6 = 0 ( 4) x × 2x + 2x - 6=0 解:(1)由于方程 x2 + x +1 = 0 的判别式小于零,从而此方程没有解,也说明函数 f(x) = x2 + x +1没有零点. (2) 为求方程 x - = 0 的根, 可以通过适当地变形转化为二次方程求根, 可得 方程的解为 x = 1 ,从而也可以说明函数 f(x) = x - 有零点,且零点为 1. (3) 和(4)没有求根公式可以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助函数来研究相应方程 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方程的解与函数的零点,前两个例子可 以通过代数运算求得方程的解, 但对于较复杂的方程, 我们又要怎样研究它的解 呢? 三 、零点存在 定理 提问: 判断函数 f(x) = ln x + 2x - 6 有没有零点.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例子,已经知道方程 ln x + 2x - 6 = 0 的解目前没有好的 办法进行处理,对于比较复杂的方程,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助函数来研究它的 解. 这里主要应用两个办法, 第一是借助函数图象, 进行直观的观察函数的零 点; 第二是借助函数的零点存在定理. 为了得到零点存在定理,先让学生完成下 面的问题. 请同学们再画出一些有零点的函数图象和一些没有零点的函数图象.并思 考函数 y = f (x) 在什么条件下有零点,什么条件下无零点. 学生活动:无零点 :图象在 x 轴上方或下方,函数值恒正或恒负.有零点穿 过 x 轴. 简化为只研究图象连续不间断的情况 进一步提问 :如果函数 y = f (x) 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连续不间断的一条 曲线,你认为函数 y = f (x) 在什么条件下有零点? 学生活动: 图象在 x 轴上方 、 下方都存在, 函数值有正或有负. 设计意图: 引出零点存在定理 零点存在定理:如果函数 y = f (x) 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连续不间断的一条曲 线, 并且有 f(a) × f(b) < 0 ,那么, 函数 y = f (x) 在区间(a,b) 内有零点. 例 2: 函数 f(x) = ln x + 2x - 6 在以下那个区间一定存在零点? 为什么? A (0, 1) B (1, e) C (e, 3) D (3, 4) 解: 由于 f(1) < 0, f(e) > 0 ,且函数 f(x) = ln x + 2x - 6 在定义域内连续,利 用零点存在定理可得: 函数 f(x) = ln x + 2x - 6 在(1,e)内有零点. 四 、零点个数 上面问题利用零点存在定理解决了函数零点存在的问题, 当然也就解决了相应 方程解的问题,那么要如何解决函数零点个数问题? 对例 2 继续追问: 函数 f(x) = ln x + 2x - 6 有几个零点? 为什么? 学生活动 :加入单调性的条件. 至此, 我们解决了函数零点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的问题. 分析: 判断函数 f(x) = ln x + 2x - 6 单调性, 易见这个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为递 增函数,从而此函数在定义域内有唯一零点. 推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