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63316

1.2.2电池课件-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3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3078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2.2,电池,课件,科版,2019,高中
    (课件网) 【复习知新】 CH3OH(g)=HCHO(g)+H2(g) △H1=+92.09KJ/mol CH3OH(g)+1/2O2(g)=HCHO(g)+H2O(g) △H2=—149.73KJ/mol 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热力学上放热的反应容易自发; 第二节 第一课 电池 1、电池的构成 2、电池的工作原理 1800年,伏特据此设计出了被称为伏打电堆的装置,锌为负极,银为正极,用盐水作电解质溶液。 1836年,丹尼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电池,并用于早期铁路信号灯。 【了解电池的历史】 一、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1、电极材料或电极反应物(电极材料活泼性可能不同) 2、离子导体 3、电子导体 4、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1.判断下图中装置,哪些能形成原电池( ) B. C. D. D 原电池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三种: (1)凡电池反应的净结果为化学反应者称“化学电池”,凡电池反应的净结果仅是高浓度变成低浓度者称“浓差电池”。 (2)只含一种电解质溶液的称“单液电池”,含两种电解质溶液的称“双液电池”。 (3)凡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者称“可逆电池”,凡化学能只部分转化为电能者称“不可逆电池”。 1、负极材料和负极反应物: Zn 正极材料: Cu 正极反应物: CuSO4溶液 2、离子导体: ZnSO4溶液、 CuSO4溶液、盐桥 3、自发的氧化还原反———电池反应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利用电解质的浓度差构成“浓差电池” ,浓度越大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上):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 阴离子移向此极,质量可能减小 离子不上岸,电子不下水。 活泼的金属单质或化合价底的反应物或还原剂或可燃物 正负极;电子方向; 离子方向 双液原电池有两个优点: 能量转化率高; 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 盐桥的作用: 使整个装置形成闭合回路,保持电中性。 装有琼脂凝胶,饱和氯化钾或硝酸铵溶液。 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转移电子 铜在锌片表面析出,锌表面也构成了原电池,进一步加速铜在锌表面析出,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当锌片表面完全被铜覆盖后,不再构成原电池,也就没有电流产生。 【练习】 1.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 K 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u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 Zn→a→b→Cu 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A 2Ag+(aq) + Cu(s) = Cu2+(aq) +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电 流向_____电极(填电极材料名称)。 Cu AgNO3 Ag++e-=Ag↓ Cu-2e-=Cu2+ 铜 正极 银 【作业】 课本P20 5题 多池相连,但无外接电源时,两极活泼性差异最大的一池为原电池,其他各池可看做电解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反应,一般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 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下列反应中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 .Ba(OH)2 8H2O与NH4Cl反应B .酸碱中和反应C .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 .H2与Cl2的燃烧反应(课件网) 【复习巩固】 图甲和图乙是双液原电池装置。 由图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反应能够发生 C.盐桥的作用是形成闭合回路,并使两边溶液保持电中性 D.当图乙中有1mol电子通过外电路时,正极有108g Ag析出 B 二、化学电源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用装置。 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1、一次电池、二次电池构成、正负极、反应式 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