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门送福暖人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春节的习俗,明白“送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能够简单描述“送福”活动的内容及意义。 3. 能够通过制作“送福”小礼物,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讨论、制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乐于分享的品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送福”活动的意义和方式。 2. 引导学生通过制作“送福”小礼物,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送福”活动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的第十课,学生年龄大多为6-7岁,他们对于节日和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可能还不太清楚。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制作,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也存在一些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方面仍有待培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培养乐于助人和乐于分享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教师引入:教师热情地向学生介绍即将学习的主题———春节的习俗。教师强调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并着重介绍“送福”活动的含义和意义。教师解释“送福”是指人们在春节期间互相祝福和赠送吉祥的祝福语言、祝福物品等,以表达对他人的美好祝愿。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送福”活动的温暖和人情味。 2. 视听感知: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送福”活动的场景和氛围,教师准备了一段与“送福”相关的视频或图片素材。教师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通过视听感知,全方位地感受“送福”活动的喜庆气氛、亲情友情和社区团结。 二、学习活动 1. 师生互动:教师发起师生互动环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送福”活动的方式和对象。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们在春节期间都会送福给谁?”、“你们觉得‘送福’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等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 2. 制作“送福”小礼物: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送福”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商讨并制作一份独特的“送福”小礼物。教师提供一些简单易得的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线等,供学生使用。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和制作与“送福”主题相关的小礼物,如折纸吉祥物、手工花等。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礼物的寓意,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和祝福。 3. 团队合作:学生分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小礼物的制作。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合作的指导和提示,如鼓励学生讨论分工、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分享创意和技巧等。 三、展示与分享 1.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完成制作后,轮流展示他们制作的“送福”小礼物。学生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教师鼓励学生展示出自己的创意和努力,同时,教师在展示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2. 学生分享:在展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分享。学生围绕“送福”活动的意义和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你们在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