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78672

4.2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2145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024,必修,2019,苏教版,化学,学期
  • cover
4.2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为属于物理变化 B.是强酸、含氧酸 C.和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D.的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SO42- 2.反应 2Na2O2+4HCl=4NaCl+O2↑+2H2O 中,氧化产物是(  ) A.Na2O2 B.NaCl C.O2 D.H2O 3.用洗涤剂洗涤容器内附着的物质,合理的是(  ) A B C D 附着物质 银镜 石蜡 食盐 硫磺 洗涤剂 氨水 蒸馏水 酒精 二硫化碳 A.A B.B C.C D.D 4.“三效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末配平),其中不同符号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配平后甲、乙、丙的化学计量数均为2 C.甲和丙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可能相同 D.丁物质一定是非金属单质 5.吸进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则Na2SeO3的作用是(  ) A.还原剂 B.氧化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以上均不是 6.已知氧化性:Cl2>Fe3+>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和S在加热条件下生成 B. 可以氧化 C.在酸性溶液中, 和 可以大量共存 D. 和 相遇可发生反应: 7.新型陶瓷AlN可通过反应: 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g 8.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数目和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9.已知只有符合以下规律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够自发进行,即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若下面三个离子反应都能发生:2A-+C2=2C-+A2,2C-+B2=2B-+C2,2X-+C2=2C-+X2,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化性B2>C2>A2 B.X2与B- 能发生反应 C.氧化性B2>C2>X2 D.还原性X- >C- >B- 10.已知在溶液中下列微粒氧化性顺序如下:XO4->Z2>B2>A3+,下列反应能进行的是() A.A3++Z-→Z2+A2+ B.A3++X2++H2O→A2++XO4-+H+ C.XO4-+A2++H+→X2++A3++H2O D.B2+X2++OH-→B-+XO4-+H2O 11.已知反应2FeCl3+Cu=CuCl2+2FeC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FeCl3作还原剂 C.氧化性:CuCl2>FeCl3 D.Cu发生了氧化反应 1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H2O既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的是(  ) A.2Na2O2+2H2O=4NaOH+O2↑ B.2Na+2H2O=2NaOH+H2↑ C.NaH+H2O=NaOH+H2 ↑ D.CaO+H2O=Ca(OH)2 13.通常利用反应:Mn2++PbO2+H+→+Pb2++H2O(未配平),定性检验Mn2+,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PbO2是氧化剂 B.每消耗1 mol PbO2,转移2 mol e C.Mn2+和Pb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D.在该反应的条件下,氧化性:PbO2> 14.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①2Fe2++Br2=2Fe3++2Br-②2Br-+Cl2=Br2+2Cl-③2Fe3++2I-=2Fe2++I2。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Fe3+>I2 B.①中当有1molBr2被还原时,反应转移2mol电子 C.③中当有1molFe3+被还原时,可生成0.5mol氧化产物 D.Br2与I-不能反应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的单质一定由氧化或还原该元素的化合物制得 B.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16.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维度。下图为硫及其部分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其中X、Y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