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思维活跃起来———突破思维定势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心理健康》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卷网- 内容来源:七年级《心理健康》第八课 课时:共2课时,本节课是第2课时课外扩展内容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依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相关要求 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在创新思维中,打破思维定势是创新的基础,心理健康课要注重生成性,生活性和体验性。 2、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心理健康》第八课是关于思维的主题,分别通过故事和思维练习,学生初步尝试了让思维活跃的乐趣,本节课作为拓展,针对学习运用突破思维定势方法继续让思维活跃起来。 3、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还是以直观形象的思维为主,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想要不断地进步,就需要有积极、灵活的思维。这需要让学生自己的思路清晰起来,要突破内心的定向思维,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至于钻进死胡同,本节课通过直观形象的事例,及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在解决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入手,不拘泥于单一的答案的思维模式,初步建立创新意识。 学习目标: 1.通过热身活动,能说出思维定势的例子以及思维定势的利与弊。 2.通过系列体验活动,能够归纳出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运用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难点:学生尝试运用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活动体验法、经验分享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课题(5分钟) (导入语: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心理课堂,老师遇见了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想请同学们一起帮我看看,问题是这样的) 问题思考:一个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入迷之时,跑来一个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老头问。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 1.请问:两个吵架的人与这位公安局长分别是什么关系? (如果有同学之前见到过这个题目,请你做一个安静的智者,给大家一点思考的时间。有人想出答案了吗,请你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家觉得是否合理,为什么?请问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公安局长是男的还是女的呢?为什么题干中没有明确说明,我们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这样的思维陷阱里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内容———让思维活跃起来,突破思维定势<板书课题>) 二、认识定势,初步体验(定义和作用)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形成的固定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在自己头脑里,顽固的认定某种东西一定是某个样子,自己的思维向着固定的方向和范围去展开。 (举例说明思维定式的积极和积极作用、把第三个问题放这里) 1. 其实在生活或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感受到思维定势的现象,想一想还有那种现象属于思维定势,谁能举一个例子? (我看到大家在举例子的时候,其他同学也在频频点头,看来大家都有相似的体验,这种思维的惯性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有哪些帮助或者阻碍呢。) 三、思维定势的作用(3分钟) 1.积极作用:思维方向的固定性有助于我们应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和经验,迅速地确定思维的方向, 这样或者可以使问题迅速获得解决,或者可以引导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2.消极作用:阻碍我们对新问题的解决,养成呆板、机械的思维习惯。 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创新思维。 (的确,思维定势有的时候可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也会成为我们思维方向上的拦路虎,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在需要的时候,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维的枷锁呢?好,那就让我来考考你们吧?) 四、打破定势,体验方法(7分钟) (一)任务一:用双手给一个没有结的绳子打一个死结。(示范打一个什么样的结)任务明白了吗? 要求:1.双手不离开绳子的两端,五个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