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白世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黑白世界 ———木刻初体验 教材分析 本课为湘教版七年级第二课《黑白世界》,本堂课为第二课的第三课时,是对黑白木刻的初体验。整个第二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理解黑白造型的特点展开,通过对黑白画和黑白木刻的学习,深化对黑白艺术的了解。学生在第一、二课时已初步掌握了画面黑白造型的特点,具备了完成黑白画的能力,如果要根据自己的创作进行黑白木刻的制作与拓印展示,由于刻板与拓印技术的体验需要教学直观演示及较长的学生互动过程,所以我将教学延伸到了第三课时。在第三课时中,通过对刀法的学习、体验,用木刻的形式对画面黑白灰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审美判断和逻辑、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几乎是第一次接触木刻版画,对木刻工具,制作方法都充满了好奇。带着这份好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版画,学习制作版画。因为木刻版画的程序性、操作性很强,对于学生来说充满了趣味性,同时也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了解、发现、创造黑白艺术之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完成对木刻刀法的感受、分析和体验,掌握制作木刻版画的刻印技法。 能力目标:尝试黑白木刻小品的独立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黑白木刻的学习,深化对黑白艺术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 难点:学会点线面的组合变化,尤其是灰面的处理技法。 教学过程 赏作品:观看地方资源夷陵版画的视频,欣赏老师的版画作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学习的内容(黑白画和木刻版画的基础知识)。 引出学习主题,制作黑白木刻版画。 设计意图: 通过家乡的地方资源和教室内实物作品的欣赏,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通过复习旧知,快速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认工具 介绍刻刀、板材、拓印工具。 猜一猜:下面的刀痕是哪种刻刀留下的?这些刀痕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拿出刻刀尝试得出答案。 欣赏:珂勒惠支《自刻像》、赵延年《鲁迅先生》。两幅作品主要用了哪种刻刀?为什么选用不同的刻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小结:不同的刻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带给大家不同的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分析,让学生体会不同刀痕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增强学生版画实践的表现欲望与兴趣。 学用刀 根据执刀口诀学习正确的执刀方法,教师示范拿刀、运刀,强调安全。教师示范简单的点线面刀痕练习,学生进行刀痕小练习。 展示老师作品,观察黑白灰的处理,老师是如何用刻刀来处理灰色调的? 小结:不同的刀痕组合成不同层次的灰面,让画面效果更丰富。 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 在作品赏析中,学习灰面的处理方法。教师运用投影技术进行示范展示,使学生观看更加直观,示范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试刻印 教师和学生分别运用投影示范拓印和过稿。 学生整理上节课画的黑白画,将画稿上板(教师示范)。 进行过稿、刻制,并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拓印。 设计意图: 在完成基本刀痕练习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用刻刀处理黑白关系的能力,体验制作一张木刻版画的全过程。 赏作品 将印制出来的作品进行分组展示,学生互相评价。老师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指正。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作品展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本课重难点的突破。用拍照上传或者同屏的形式将学生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方便学生清楚地观看和评价。 (五)齐赏评 分小组进行作品展示,并由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小组内评出的最优秀的作品,以及组内作品还存在的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会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作品展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本课重难点的突破。用拍照上传或者同屏的形式将学生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方便学生清楚地观看和评价。 本课的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