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南方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 秦岭 淮河 东海 南海 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东、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政区范围: 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六省一市(鄂、湘、皖、赣、苏、浙、沪) 南部沿海地区五省二区(闽、台、粤、桂、琼、港、澳) 西南地区三省一市(川、滇、黔、渝) 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自西向东依次为:缅甸、老挝、越南 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的25%, 人口占全国的55% 二.地形特征 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1)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南岭、武夷山、雪峰山等; (2)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水稻土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巢湖平原,长江三角洲等。 均为商品粮基地;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有“水乡”之称。 ①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 范围: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 组成: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B.东南丘陵 110°E 120°E 30°N 20°N 这些丘陵多红壤和黄壤分布(即地带性土壤)。 南岭地区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 丘陵的合理开发 南方低山丘陵区包括闽浙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合称东南丘陵以及云贵高原上的丘陵,是我国最为低矮的大面积连片山区,山区的垂直地带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110°E 120°E 30°N 20°N 丘陵综合利用: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封山育林,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大办沼气池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综合利用: 优势 问题 气候 资源 雨热同期,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 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气象灾害,盛夏秋初伏旱,冬春季有寒潮 土地 资源 多山丘,垂直差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可发展立体农业 植被破坏,易产生水土流失;红壤贫瘠,酸性强,黏重,为低产土壤 A、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 ②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 B、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溶岩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农业区)。 喀斯特地貌 气候 特点 植被 地带性土壤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季雨林 红壤 砖红壤性红壤 气候: ①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三.气候 一月均温在0℃以上. 年降水大于800毫米(东南沿海和山地迎风坡降水最多)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 ①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气候特点 气候 一月均温在0℃以上 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 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 夏季种植水稻、冬季种植油菜和冬小麦。 气候 年降水大于800毫米(东南沿海和山地迎风坡降水最多)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 ③长江中下游地区 每年6-7月出现梅雨;7-8月出现伏旱(夏季高温———重庆、武汉、南京是长江沿岸“三大火炉”) ④主要气象灾害 冬季寒潮、夏季洪涝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四川盆地: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又称紫色盆地。它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巴山地,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②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四川盆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为什么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水文 河湖众多,水资源与水能丰富 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 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 土壤: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三角—水稻土 有机质含量丰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