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07760

【新课标】粤教花城版八上第五单元《山在虚无缥缈间》《新编“九一八”小调》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4-06-01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483515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案,课件,新编“九一八”小调,山在虚无缥缈间,第五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元《山在虚无飘渺间》《新编“九一八”小调》教学设计 课题 《山在虚无缥缈间》《新编九一八小调 单元 五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山在虚无缥缈间》是黄自作曲,韦瀚章作词的一首美妙动听的女声三部合唱,出自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的第八乐章。歌曲吸收了中国古典歌曲《清平调》的音调为基础,加以发展创作而成,音色层次丰富细腻,仿佛歌声在云雾弥漫的山间起伏飘荡,主要描写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境。曲中的歌词取意于白居易的同名长诗:“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山在虚无缥缈间》 共有两个部分组成,羽调式,运用复调手法。开头的引子部分旋律出现在高音区,清澈而轻柔的音色造成了虚无缥缈的感觉。在 A 段中,织体的写法简洁,衬托出蓬莱仙岛的虚无缥缈,显得十分的清新幽静,运用复调手法弥补了和声的静止性,似乎有仙女们在歌声中起舞的场景。B 段各个声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地发展着,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新编九一八小调》创作于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后,这首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齐心合力抵御日本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是一首经典的抗战歌曲。创作于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后,由崔嵬、钢鸣作词,吕骥作曲,是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里的插曲。“九·一八”事变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在演出实践中,左翼剧联主要领导成员赵铭彝等以及陈鲤庭将剧本的主题进行了新的立意,突出修改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和东北人民亡国之痛。一九三五年春,在崔嵬改编的版本《放下你的鞭子》中,加入了由他亲自作词、著名音乐家吕骥谱写的《新编九一八小调》这首如泣如诉的歌谣插曲,愤怒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罪行和东北父老兄弟姐妹四处流亡的真实境况。 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欣赏能力还需加强,名家名曲欣赏面较为狭窄,大部分只是喜爱流行音乐,对于经典的名家名曲学期还需要深入,须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等要求,在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聆听感受名家名曲、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jy 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能感受抗日时期创作的歌曲艺术特点,了解《山在虚无缥缈间》《新编“九一八”小调》的基本知识。艺术表现:能演唱两首歌曲的主题或部分片段。创意实践:结合历史,能叙述歌声中的民族心声文化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音乐作品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对其感兴趣激发民族精神。 重点 能感受抗日时期创作的歌曲艺术特点,了解《山在虚无缥缈间》《新编“九一八”小调》的基本知识。 难点 能演唱两首歌曲的主题或部分片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山在虚无缥缈间》视频,提问: (1)聆听音乐:歌曲演唱形式?(2)你知道这首作品中的词出自何处吗? 聆听音乐:回答(1)歌曲演唱形式?(合唱)(2)你知道这首作品中的词出自何处吗?白居易的《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从演唱形式及出处入手,为学习欣赏歌曲作铺垫。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乐谱,组织学生哼唱旋律,思考:旋律有怎样的特点?教师介绍“安史之乱”教师播放音乐,提问。3.教师介绍作品:《山在虚无飘渺间》是一首美妙动听的女声三声部合唱曲目,音乐淳朴自然,清净恬淡。曲作者黄自创造了一个属于中国民族风格的合唱作品,在多声部写作上展现了民族风格的特色。这个乐章是清唱剧《长恨歌》唯一的一首纯民族化的段落,从头到尾都是五声调式,黄自有意识地汲取了古曲《清平乐》中的某些音调的成分作为这个乐章的音调基础,这该乐章具有古雅的风格。4.教师介绍黄自5.教师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