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007764

【新课标】粤教花城版八上第五单元《惊愕交响曲》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10-13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6次 大小:1634305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案,课件,惊愕交响曲,第五,新课标
    (课件网) 惊愕交响曲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 内容总览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拓展探究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教学目标 1、能感受海顿交响曲的幽默风趣,认识变奏曲,了解变奏曲的创作手法。 2、能根据不同的变奏进行声势律动。 3、探究变奏曲的主题变化,能够分析主题变化的具体表现。 4、能喜爱世界经典交响乐作品,拥有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人文情怀。 新知导入 请你跟随老师的 鼓点左右律动 请问你刚刚有什么感受? (被吓到,惊愕到)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力度由弱突然变强) 新知导入 在古典音乐中就有这样由于力度突强而让人感到惊愕的作品。 新知讲解 惊愕交响曲 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听众十分轻视这种催眠似的音乐,觉得和海顿以往的作品没什么区别。听众们又在昏昏欲睡,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地将打盹的听众吓了一跳。乐曲演奏完了,听众出了丑,海顿很快活,傻了眼的听众被惊醒之后,也哈哈大笑。此后人们就把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 新知讲解 惊愕交响曲 聆听作品作品音乐主题,并回答问题: 音乐带你怎样的感受? (从音乐旋律、节奏、力度以及音色等方面谈感受) 新知讲解 惊愕交响曲 学唱音乐主题 1、音乐主题中有哪些力度记号? 2、随琴学唱音乐主题 3、用“beng “模唱音乐主题。 弱 很弱 很强 新知讲解 惊愕交响曲 1、乐曲中几次出现惊愕 2、音乐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的主题旋律都是一样的吗? 3、乐曲的结构? 完整聆听 3次 4次 A+A1+A2+A3+A4+尾声 新知讲解 什么是变奏曲? 音乐中可以将同一主题进行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改变,来达到音乐既统一又有变化的目的,这种手法称为变奏。以变奏手法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就是一首变奏曲。 新知讲解 惊愕交响曲 聆听变奏一:音乐注意是如何变化的? 跟随音乐律动表现音乐 在主题的基础上加入小提琴 演奏的副旋律,轻快流畅 新知讲解 惊愕交响曲 聆听变奏二:对比音乐主题是如何变化的? 跟随音乐律动表现音乐 C大调转为c小调,力度强 第二次“惊愕” 新知讲解 惊愕交响曲 聆听变奏三:对比音乐主题是如何变化的? 跟随音乐律动表现音乐 节奏变化。双簧管与小提琴演奏,力度较强,旋律欢快优美 新知讲解 惊愕交响曲 聆听变奏四:对比音乐主题是如何变化的? 跟随音乐律动表现音乐 加强了配器和力度,运用了琶音,旋律热情、沸腾 新知讲解 观看《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惊愕交响曲 [ [ [ [ 拓展探究 惊愕交响曲 海顿(1732—1809) 奥地利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丰富的作品,其中仅交响曲就超过一百首。代表作品有:交响曲《惊愕》《告别》《伦敦》,清唱剧《四季》,室内乐 《皇帝四重奏》等。 探究拓展 五分钟了解海顿 惊愕交响曲 课堂总结 你体会到”惊愕“的感觉了吗?说一说”惊愕“效果产生的原因? 课堂总结 海顿巧妙地运用力度的变换和情绪的对比跟观众开了一个玩笑,让人们知道原来交响曲也可以有轻松幽默的一面。 作业布置 搜索并分享海顿其他交响乐作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元《惊愕交响曲》教学设计 课题 《惊愕交响曲》 单元 五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惊愕交响曲》作曲家海顿,奥地利人,维也纳古典乐派第一位大师,后人称其为“交响乐之父”。《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