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07989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2《登高》(共两份打包)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2915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单元,两份,登高,上册,第三
    《登高》教学设计 学科_ 语文 __ 授课年级__ 高一 _ 课题 登高 1.教学内容分析 《登高》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 的七言律诗。他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 中,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 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 心世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往往只满足于背诵、记忆,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 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品味诗歌的意 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 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其潜心涵泳的鉴赏习惯。 3.学习目标确定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 文学修养。 (2)阅读优秀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 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学会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 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4.学习重点难点 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 5.学习评价设计 1 针对目标(1)、(2),根据诗歌每一联的特点分别设计了一个主问题,以便学生更 好地理解杜甫的思想; 针对目标(3),在鉴赏完诗歌后,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并让学生 学以致用,落实掌握情况。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 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 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 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 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 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 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 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 教师活动 1 (1)教师出示问题:首联共写了几 种意象?分别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2)教师出示问题:颔联共写了几 种意象? 分别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3)教师出示主问题:颈联宋代罗 大经说颈联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 出几层意思?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答疑吗,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向,适 时评价总结。 学生活动 1 (1)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明确:十四字六景 意象:风、天、猿、渚、沙、鸟 感受:风———凄冷,天———空旷 猿———悲壮,渚沙———凄清 鸟———孤独。 (2)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明确:落木———生命短暂 长江———时间永恒,运用对比 (3)学生小组合作,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示例: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迟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2 (4)教师出示问题:尾联:直接表 达作者情感的字是什么?请简要分 析。 (4)学生再次诵读,边读边思考,回答 问题。 示例:“恨 ”字。 综观全诗,杜甫身逢 战乱,面对萧瑟秋景,为生命短暂而恨, 为长年漂泊而恨,为年老多病而恨,为孤 独登台而恨,为潦倒穷困而恨,为亲朋离 世而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