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1727

辛亥革命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44678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辛亥革命
  • cover
课件28张PPT。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胡锦涛 时代的呼唤 (背景篇) 戊戌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变法历时仅一百零三天。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材料一材料二“新政”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1901年,清政 府宣布实行“新政”,即政治上更定官制, 新设立或改名称的机构有外务部、商务 部、民政部、资政院等;经济上奖励实 业;教育上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军事上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了遏制革命,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后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结果引起立宪派的内部分化和汉族官僚的离心。清政府更加孤立。预备立宪废除科举制度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远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 宣统帝革命前民不聊生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帝国宪法通过,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 随着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一步朝着工业化大踏步迈进。 历史使命:推翻帝制,尝试民主共和之路大厦的倾覆 (过程篇)请同学们结合左边的材料以及教材知识扼要说明: 辛亥革命是怎样结束帝制,尝试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袁世凯夺权爆 发清帝退位“巩金瓯,承天幡,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清国歌1911》“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临时政府之民国国歌1912》“朕即国家” “五族共和 ”你能说出临时政府“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作法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思考:《临时约法》和封建社会的法律相比体现了哪些进步性?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封建社会法律规定主权在君,君权神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历史意义:《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结社、信仰等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对比阐释历史的丰碑 (功绩篇)材料1、2材料3材料4材料5、6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材料二 约法规定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