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28761

2.1 命题、定理、定义 课件(共55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413274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命题,定理,定义,课件,5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2章 常用逻辑用语 2 . 1 命题、定理、定义 一、命题 定 义 可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作命题. 【思考】 根据命题的定义思考,命题可分为哪几类 提示:一类是判断为真的命题,即真命题; 另一类是判断为假的命题,即假命题. (1)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2) 有一个内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3)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如: (4) 对顶角相等; (5) 若 x2=1,则 x=1; (6) 若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其中语句(1)(2)(4)(6)判断为真,语句(3)(5)判断为假. 因而它们都是命题. ● 观察上述命题中的 (1)(3)(5)(6),这些命题具有怎样的表示形式 观察上述命题中的(1)(3)(5)6)可以发现,这些命题都具有“如果 p,那么q”或“若 p,则q”的形式. 命题(1)中:p 是“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q 是“同位角相等”; 命题(3)中:p 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q 是“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命题(5)中:p 是“x2=1”,q 是“x=1”; 等等. 例如: 数学中,许多命题可表示为“_____” 或“_____”的形式,其中_____叫作命题的条件,_____ 叫作命题的结论. 一般形式 如果 p,那么 q 若 p,则 q p q 例 1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 p 和结论 q: (1) 若 ab = 0,则a = 0; (2) 若 a<0,则 a>0; 解:p:ab =0,q:a=0. 解:p:a<0,q:∣a∣>0. (3) 如果二次函数 y=x2+k 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那么k=0; (4)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解:p:二次函数y=x2+k的图象经过坐标原点, q:k=0. 解:p: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 q: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 2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p,则 q ”(或“如果 p,那么 q”)的形式: (1)有一个内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解: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 60°, 则这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2) 对顶角相等;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解: 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 解: 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解: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例 3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 若 a=b,则a2=b2; (2) 若 a2=b2,则a=b; 解:当a=b时,显然有a2=b2. 所以,命题为真. 解:当a=1,b=-1时,a2=b2=1,即由a2=b2, 不能推出a=b. 所以,命题为假. (3)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解: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可知,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 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所以,命题为真. (4)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解:如图 ,直角三角形 ABC 与等腰三角形A′BC 同底等高,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所以,命题为假. 二、定理的含义 (1) 已经被证明为真的命题; (2) 可以作为推理的依据而直接使用. 三、定义的含义和特点 定 义 对某些对象标明符号、指明称谓,或者揭示所研究问题中对象的内涵. 例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特 点 用已知的对象及关系来解释、刻画陌生的对象,并加以区别. 例如:“平行四边形”就是通过“四边形”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来描述的. 【基础小测】 1. 辨析记忆 (对的打“ ”,错的打“ ”) (1) 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都不是命题. (  ) (2) 定理都是真命题. (  ) (3) 命题“当 x∈R时,x2 是正数”是真命题. (  ) 命题都是陈述句. 定理是已经被证明为真的命题. 当 x=0 时 x2=0,故此命题是假命题. 2. 将命题“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等于0”改写成 “如果p,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