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29539

8.2《登高》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24248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登高,课件,21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 、 登高 学习目标 1.掌握诗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2简略了解杜甫前后时期诗风的变化。 3.理解杜甫在诗中表现出的“时令之悲、身世之悲、国运之悲”。 写作背景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作者相关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 作者相关 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文本解读 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长江四句八景,语言凝练 文本解读 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文本解读 情感:悲凉、悲壮 ①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 ②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 文本解读 ③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由“两岸原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可知,猿声无所谓哀与不哀,只是诗人的内心哀伤,所以猿声听起来才哀伤 ④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文本解读 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 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 文本解读 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 文本解读 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 文本解读 ⑦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文本解读 可是诗人悲什么? (1)离家多年,有家难归; “作客”:寄居别处,漂泊他乡(区别于“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做客人) 文本解读 “常”:(时间上)说明诗人经常漂泊他乡,多年漂泊他乡 “万里”:(空间上)离家万里,有家难归(交通不发达,诗人的潦倒处境) “悲秋”:季节上给人悲凉的感觉 文本解读 (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岁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 文本解读 “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泊在外! 文本解读 (3)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艰难”:国事艰难,或者也可以指人生艰难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可是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对于杜甫来说是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