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40853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4.2《怜悯是人的天性》(共25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30439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中,ppt,25张,怜悯是人的天性,语文,单元
  • cover
(课件网) 怜悯是人的天性 卢梭 题目解说 怜悯是人的天性 “怜悯”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天性”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 “怜悯是人的天性”意思是“怜悯”这种品格是人先天具有的,不受地位、财产的左右,“天性”一开始是平等的,不存在善恶之别。 新思想的领军人物———卢梭 卢梭(1712—1778),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①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植物学通信》等。卢梭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上,他的反封建、反专制的精神影响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传统;他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同样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许多作家。 卢梭返归自然、崇尚自我、张扬情感的思想,直接导致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许多诗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就连歌德、雨果、乔治·桑、托尔斯泰都无一例外地声称是卢梭的门徒。 人物评价 卢梭首先发现了人性中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矛盾,并且自觉地去探讨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提出了“回到自然”的人性构想和建立"社会契约"的政治理想。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还可以说,卢梭思想中对人类情感世界的发掘,对人性自由问题的关注,已经包含了些许精神生态的意味。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 他能把疯狂的性格描绘得美丽端庄,把不规的行为涂上灿烂的色彩,他的言语就像眩眼的日光,使人的眼睛流下同情的泪水。 ———英国诗人拜伦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德国文学家歌德 真、善是东西方文化共同追求的人性光辉。追求不加掩饰的流露和发自心底的呼声,没有表演成分,这就是真诚;见人有难,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进而施以援手,这就是善。在漫长的人类文化史上,一部分东西方作家或哲学家如张岱年、卢梭都把关注的焦点定格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上,写出了诸多的作品,探讨、呼吁人们展现熠熠生辉的人性。 二、知背景 积累成语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捐:抛弃,舍弃。 着手成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也说妙手回春。 耳鬓厮磨:两人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小儿女)。 绠短汲深: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打很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 登峰造极:登上峰顶,达到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造:到。 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 命悬一线:处境危险,随时可能丧失生命。 看风使舵: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含贬义)。也说见风使舵。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任务一:结合文本,请分条概括《怜悯是人的天性》所表达的观点。 参考答案: ①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的道德关系,既无相互仇杀的恶德,也无相互义务的美德。 ②道德同法律一样,完全是社会形成以后的事情,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③在自然状态下人是有自爱心和怜悯心的,而且本性是善的。 内 容 理清思路 第一段:引出对天性和美德的思考。 第二段:现批驳错误观点,然后明确怜悯心是人天生就具有的美德的观点。 第三段:强调怜悯心是纯粹的天性运动。 第四段:论述怜悯心派生处种种美德,它在自然状态下比在理智状态下更真切。 第五段:论述怜悯心的作用: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 ①自然状态观念 ②自然天性 学习任务二: 对比开头特色 《怜悯是人的天性》在提出论述的问题上有什么特色?与《修辞立其诚》相比,两篇文章在提出论点的方式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