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89118

【核心素养目标】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28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26292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核心,素养,目标,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自然科学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空观念:了解和掌握内燃机的发明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历史解释:知道飞机的诞生;化学工业的产生。 史料实证: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唯物史观: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家国情怀: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科学家们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素养探究 课堂小结 衔接中考 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你知道电话、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素养探究 课堂小结 衔接中考 素养探究一:电的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根据材料,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背景)有哪些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叶是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个真正统一的美国出现;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确立新体制的大门…… 材料二:“蒸汽机的吼声使欧、 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等国进一步巩固和扩展; 经济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科技上: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素养探究 课堂小结 衔接中考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的应用 根据课本,了解电的产生及发展 1831年 英国 法拉第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 德国 西门子 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 19世纪70年代 美国 爱迪生 发明大量用电器 素养提升 爱迪生(1847—1931) 爱迪生在童年时只受过几个月的正规教育。他极具想象力,对什么事都爱刨根问底。12岁时,他开始外出工作,当过火车服务生、电报员。爱迪生善于将最新的科学发现运用到自己的发明中。 爱迪生是电气时代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 人物简介 “发明大王”爱迪生 1874年 美国 比尔布·莱克斯 发明了第一台洗衣机。 1882年 美国 霍伊拉 最早发明电风扇 1906年 美国 德·福雷斯特 发明真空电子管 1910年 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家用冰箱在美国问世 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 “电气时代” 发电机 电动机 电焊机 电钻 电话 电车 电报 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素养探究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内燃机 根据课本,了解内燃机的产生及发展 1876年 德国 奥托制 发明煤气内燃机 1883年 德国 戴姆勒 发明汽油内燃机 19世纪70年代 德国 狄塞尔 发明柴油内燃机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交通运输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汽车 轮船 飞机 拖拉机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 根据课本,了解汽车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 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13年, 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材料研读: 材料一:福特公司以惊人的速度和产量生产T型小汽车1924年以后每年售出200万辆以上,福特一生制造了1500万辆小汽车。 材料二:福特公司以惊人的速度和产量生产T型小汽车,而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