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20523

浙教版(2023)四上 第12课 编码长度与信息量 教案4(表格式)

日期:2024-06-0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551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2023,四上,12课,编码,长度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编码长度与信息量 教学设计 课题 编码长度与信息量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将带领学生探究编码长度与信息量的关系。通过了解信息量的差异,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编码长度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掌握信息量与编码长度的关系,将有助于学生运用编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本课将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编码长度与信息量的概念及其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 理解信息量的概念及其度量方式,能够识别不同信息源的信息量差异。2. 掌握信息量与编码长度的关系,理解编码长度对信息量的影响及其限制。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码长度来满足信息量的需求,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编码进行优化以减少信息量的冗余。 重点 了解信息量的差异 难点 掌握信息量与编码长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编码的基础知识,如条形码、二维码等。2. 展示一些常见的编码,让学生识别并了解它们的用途。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编码有不同的长度?编码长度与信息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编码知识。2.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展示的编码样本,猜测它们的用途并思考问题。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编码实例,例如条形码、二维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编码的长度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1. 信息量的概念及度量单位。2. 信息量与编码长度的关系。a. 编码长度与信息量的基本关系。b. 编码长度与信息量之间的数学模型。3.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a. 电话号码的编码长度与地区码的关系。b. IP地址的编码长度与网络地址的关系。4. 课堂互动:让学生尝试根据给定的信息量,设计一个合理的编码长度。 1. 学生认真听讲,理解信息量的概念及度量单位。2. 学生积极参与到关于编码长度与信息量关系的讨论中,通过数学模型深入理解二者的关系。3. 学生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了解编码长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4.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尝试根据给定的信息量设计合理的编码长度。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信息量的大小是存在差异的。在这个环节,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验和例子,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编码长度与信息量的关系。 课堂练习 1. 提供一些编码和对应的信息,让学生判断哪个编码能够更好地表示该信息。2. 让学生设计一个具有特定信息量的编码,并解释其设计思路。 1.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编码和对应的信息判断哪个编码能够更好地表示该信息。2. 学生踊跃分享自己设计编码的过程和思路,与其他同学互相学习、交流。 在课堂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能够快速识别商品的条形码,或者是一个能够包含足够信息的二维码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信息量与编码长度的关系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2.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观察。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具有特定信息量的编码,并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1. 学生认真听讲,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要点。2. 学生积极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与其他同学互相学习、交流。 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总结出信息量与编码长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板书 编码长度与信息量信息量的差异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