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30576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586845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课,三国,鼎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特征 单元导言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随后西晋虽统一了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的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 但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 背景 政权分立 民族交融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第一篇:汉室衰微起乱世———州牧割据 第二篇:决战南北逞英雄———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第三篇:局部统一促发展———三足鼎立 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知道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范围。(时空观念) 2.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可以描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历史解释) 3.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过程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因此是历史的进步。(唯物史观) 4.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史料实证)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壹 汉室衰微起乱世 ———州牧割据 壹·汉室衰微起乱世———州牧割据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社会经济萧条 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o]里行》 结合材料,说说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是怎样的? 壹·汉室衰微起乱世———州牧割据 结合所学,说说东汉末年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景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朝政腐败 军阀割据、混战不休 中央朝廷 中央改刺史为州牧,统领地方军政大权。 地方政府 农民起义不断 社会底层 东汉末年,中央朝廷物理征讨起义军,放任各地募兵镇压。 袁绍 曹操 袁绍:占据青、冀、幽、并四州之地,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 曹操:所据兖州、司州等地,受战乱涂炭。所部官兵一度兵不满万 壹·汉室衰微起乱世———州牧割据 结合材料,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中哪两个势力最强? 材料一: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材料二: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Hu)……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 材料三: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曹操《求贤令》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具有政治优势 经济:采用屯田的措施,实力不断增强。 政治:重用人才,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结合材料,弱小的曹操为什么能够迅速壮大? 壹·汉室衰微起乱世———州牧割据 贰 决战南北逞英豪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二)概况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经过 结果 特点 影响 公元200年 曹操;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 许攸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 火烧乌巢 袁绍 10万 曹操 2万 贰·决战南北逞英豪———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中实力尚弱的曹操为何能战胜强大的袁绍呢?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谋略得当。 ②经济上:重视经济(开荒屯田,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④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曹操 胜 袁绍 败 ①骄傲轻敌, ②不听取正确意见. 贰·决战南北逞英豪———官渡之战 207年,曹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