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科技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1.3文明上网守公约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总目标 学生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自觉养成关注信息安全、遵守信息道德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利弊,怎样文明上网,什么是终端设备。 教学难点 怎样文明上网,提升网络自我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小学生对上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上网经历或成果。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对网络的依赖;部分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在休息时间更乐于畅游网络。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PPT课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互联网,正确认识网络带来的好处和危害。 2.能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拒绝网络不良信息,养成正确上网、文明上网的习惯。 3.认识身边的终端设备,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着欢欢的旅行认识了好多好多身边神奇的科技产品,你们还记得有哪些吗?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2.总结学生回答。正是因为这些智慧科技,欢欢的旅途变得更便捷,而且欢欢爱上了出门旅行。今天爷爷要带欢欢去风景如画的九寨沟去游玩,欢欢高兴极啦!你们还记得吗?第一节课《美丽四川走一走》这首诗里面就提到了九寨沟,但是欢欢却遇到了困难:欢欢不知道九寨沟都有哪些景点可以去游玩?爷爷告诉欢欢说,在网上搜一搜,就可以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做一个九寨沟旅游攻略。但是欢欢不会上网,怎么办?同学们,你们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帮助欢欢吗? 【学生思考、回答】 3.总结学生回答。 【导入】 注意衔接前两节课内容,如说起整理信息的时候,可以适当穿插互动,巩固知识。 新课讲授 一、初识“互联网” 1.前面欢欢的故事告诉我们,上网能做很多事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那么什么是上网,要怎么上网呢? 【学生思考】 2.上网离不开网络,今天我们就跟着欢欢上网做攻略一起走进网络,感受网络吧。在这里我们要接触一个专业名词———互联网,你们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吗? 3.引导学生阅读第12页互联网的概念。提问:同学们,从互联网的定义中,你们知道什么是互联网了吗? 【学生思考互联网定义,师生互动加深印象】 4.总结学生回答。解释术语:凡是能彼此通信的设备组成的网络,就叫互联网。举个例子,有两台计算机,用某种技术(通信线路连接),使其能够彼此通信,就叫做互联网。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互联网了吗?既然我们知道了互联网,那同学们,你们喜欢上网吗?你们平时在互联网上体验过哪些功能呢?请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互联网上有什么?我们在网上可以做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5.总结学生回答:对,在网上我们可以聊天、玩游戏、听歌、看动画片、查找资料……我们的学习、生活、交流和娱乐越来越多可以在网上进行,互联网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网络世界是非常精彩的。既然互联网上有这么多丰富的资源,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捷。但它会不会带来危害呢? 5.展示互联网不文明事例。 【学生观看PPT,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互联网术语】 互联网术语比较专业,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课堂上根据学生情况,要斟酌如何用更通俗易懂的、直白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手机…… 二、文明上网 1.提问:同学们,你们思考一下,既然上网有这么多危害,那小学生是不是不能上网?如果要上网,要如何处理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学生回答:网络有利有弊,不仅能够我们带来很多好处,还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危害。因此,我们要摆正学习与上网的关系,合理利用网络帮助我们学习,比如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