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52636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609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
    长安区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总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 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 改造着世界, 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 的方便与享受, 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 世纪以来,尤其是 20 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 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 或“非 人格化”方法, 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 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 “科学 之眼”自有其限定性, 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导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 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 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 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 科 技是“价值中立”的, 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 爱因斯坦与“原 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 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 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 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 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 发生在“意义危 机”频频袭来之际。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 可以成 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 都是贯通古今、中 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 “己所不欲, 勿施 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 并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 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 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 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 高二语文 1 / 8 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 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 二者之中, 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 因为人类创 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 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 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 (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 材料二: 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 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 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 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