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62838

4.《望海潮》《扬州慢》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320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答案
  • cover
4.《望海潮》《扬州慢》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对杭州的情况作总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是分写,“钱塘自古繁华”是对前两句的总结。 B.《雨霖铃》中“都门帐饮无绪”,既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同时也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 C.《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言人口之多,“参差”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 D.《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情形为眼前之景,是实写;而“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是词人的想象之景,为虚写。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树绕堤沙 云:像云一样茂密的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盈:到处是 C.异日图将好景 图:描绘 D.天堑无涯 天堑: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堑(qiàn) 堤沙(dī) 千骑(qí) 都门(dōu) B.凝噎(yē) 暮霭(ǎi) 老叟(sōu) 罗绮(qǐ) C.重湖(chóng) 叠 (yǎn) 嬉嬉(xī) 骤雨(zhòu) D.箫鼓(xiāo) 珠玑(jī) 参差(cān) 羌管(qiāng) 二、情景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在《望海潮》中仅用“ , ”八个字,就把西湖夏秋两季的美景描写出来了。 (2)《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 , ”两句,写词人因有感于人生的短暂,情不自禁将酒洒在江上以表示凭吊。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用“ , ” 两句,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功业都化为了历史陈迹的感慨。 (4)《醉花阴》 中“ , ”两句藏而不露,写菊却无一“菊”字,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5)《咏怀古迹》 (其三) 写尽了王昭君一生的遭遇,其中 一句写出了王昭君最终的凄凉结局。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柳永在《望海潮》中仅用“ , ”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景概括出来了。 (2)《望海潮》中,柳永用了“ , ”八个字展现出杭州的繁华富庶。 (3)姜夔《扬州慢》中“ , ”用“扬州芍药甲天下”反衬“寂寞开无主”的荒凉,一声长叹,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亚运会第三次来到中国,2023年9月23日,杭州又为开幕式的历史长卷镌刻下_____的一———这是一场意蕴悠长的文化盛宴。采集于良渚古城遗址的火种,历经一路传递,最终点燃主火炬,恰似中华五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良渚古城是中华五千年文史的_____圣地。( )。其实,通行的文明标准不应成为判断一种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生硬公式。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着礼制规范的意义,就良渚文化来说,是体现在玉器上。与以往人们喜爱的装饰玉器不同,良渚人的玉器不仅仅是美观的需要。这些玉器以玉琮为代表组成了玉礼器系统,或象征身份,或象征权力,或象征财富。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那些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统一着人们的思想,而大型建筑工事所_____出的良渚社会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透露出当时一定存在着某种与文字相当的信息传递方式。因此,良渚古城的发现,使良渚文明的确立_____。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淋漓尽致 铁证 反应 一锤定音 B.浓墨重彩 铁证 反映 一唱百和 C.淋漓尽致 实证 反应 一唱百和 D.浓墨重彩 实证 反映 一锤定音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