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激与反应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感知环境刺激需要的条件 2.知道不同环境刺激人体产生的感觉不同,相同环境刺激,不同感官产生的感觉不同 3.知道人体接受某些环境刺激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感觉器官健康 5.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感知人对环境刺激产生的反应及如何保证感觉器官健康 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人体感知环境刺激需要的条件及改变环境刺激发生的变化,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知道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生活动手册、钥匙、大头针 教学过程 情景与问题 在马路上,当我们听到汽车鸣笛时,会马上避让;在十字路口,当我们看到红灯时,会停下等待;路过餐厅时,当我们闻到饭菜的香气时,会流口水;当我们用手触摸热锅时,会马上把手缩回;小时候当我们吃到苦药时,会马上吐掉......人体感官时刻接收着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那么,感官感知环境的刺激需要哪些条件,又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出示课题:刺激与反应 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 研究人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人体感知环境刺激需要哪些条件?让我们通过活动来发现秘密吧 活动方法: 三个人一组,一人为测试者,两人为被测试者。活动前被测试者都戴上眼罩,其中一人还要戴上耳套。活动开始,测试者从距桌面20厘米高处分别扔下一张纸巾、一把钥匙。要求被测试者听到声音后举手示意。 活动可以多做几次 被测试者 纸巾 钥匙 不戴耳套 能听到声音 能听到声音,且声音很响亮 戴耳套 听不到声音 能听到声音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耳朵要听到声音需要哪些条件 我们要听到声音,需要有接收声音的耳朵及物体发出声音,当声音刺激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解释为什么戴上耳套能听到钥匙的声音,而听不到纸巾的声音? 人的耳朵是一个非常灵敏的感觉器官,它能听到细微的声音,但由于纸巾落下的声音太小,戴上耳套后阻隔了一部分声音,剩余的声音不足于刺激我们的耳朵,所以就听不到声音。 问题:如果环境的刺激(如声、光、气味等)或感官发生了变化,我们产生的感觉会发生变化吗? 让我们进一步通过实验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吧 实验材料:米尺、大头针、棉花等 实验方法:1.一人为被测试者,背对桌子,坐在相距两米远的椅子上。 2.另一人为测试者,分别从距离地面5厘米、10厘米、20厘米、40厘米、60厘米、80厘米的地方扔下大头针。 3.被测试者听见声音后,举手示意。 4.被测试者用棉花堵住一只耳朵,重复上面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记录: 被测试者 5厘米 10厘米 20厘米 40厘米 60厘米 80厘米 双耳 单耳 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用双耳听时,刚开始听不到声音,随着高度的提高能听到细微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用棉花堵住一只耳朵听时,声音没有双耳时大,能听到声音的高度也不同 结论:不同的环境刺激,人体产生的感觉不同;相同的环境刺激,人体利用不同的感官产生的感觉也不同。 活动二 刺激与反应的作用 人体接收某些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请看下面的例子 体育课上,当我看到突然飞来的足球会躲避或接球 听到很大的声音时,我会捂住耳朵 闻到食物香味,会让我有食欲 遇到强光,我会闭上眼睛 当灰尘进入眼睛时会眨眼 当利器刺破手指时会立刻缩手 思考:分析以上事例,说一说这些反应对我们身体有什么作用? 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环境变化,趋向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保护人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有一些不良习惯时往往会损害我们的感觉器官,让我们一起听听它们的诉说吧 活动三 倾听感官的“诉说” 眼睛:我最害怕小主人看手机,屏幕上不断变换的光影对我造成持续的刺激,让我感到干涩、刺痒。 耳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