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融合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2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设置绘制香包为本课活动项目,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并在绘画活动中掌握绘画主次分明、图文并茂的绘画技巧,以及指导学生填充香料做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香包。 以深入了解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为开端,以绘制美观又实用的香包为活动项目,设计电子资源包为手段技术,从几个方面将美术、语文、科学、信息技术和传统文化有机的融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需求为目的将多元化的课堂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该年级段学生特别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脱离了之前的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的状态,开始了客观观察的美术活动和视知觉思维,对线与形发生感情,萌发“写实”的要求,但色彩表现为固有色和象征色彩的使用,绘画具有叙述性,特别崇尚细心与有耐心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此阶段也是通过美术活动触发情意表现需求的情感成长、纯艺术审美观的萌芽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喜好,应注重情意性而不失活泼,设置游戏性的活动,玩中有得,定位于中识渗透型学习。在活动方式与教学组织方面,应注重美术学习过程的情境创设与情趣性营造,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参与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有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在过程中获取准确的学习方法与美术思维方式,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的来由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2.通过了解端午香包的特点与用途,能绘制一个承载端午文化的香包并搭配上合适的香料。 3.培养学生专业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在创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喜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端午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能创作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香包。 难点:绘制香包能做到主次分明,图文并茂并搭配香料。 五、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道具、教师范画; 学具:水彩笔/马克笔、黑色勾线笔、香包折纸、6种香料。 六、教学过程 (一)话里画外说端午 1.提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什么传统节日? 2.说到端午节你会想到些什么呢?学生分享 [设计意图:让同学乐于分享、积极参与到这个环节中来。带领孩子们了解端午节,引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二)自主探究绘香包 1.展示香包成品,请学生说一说造型有什么特点? 2.香包在绘画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引出图文并茂 3.哪一个面是主体面,哪几个面是点缀?为什么这样做?引出主次分明。 4.由学生向老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5.师展示个性化电子学生资料包?学生有针对的学习自己所需要的。 6.学生分享学后感,师局部示范并小结。 [设计意图:以问题带入层层突破重难点,教师积极融合信息技术实现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包供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像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找到解决的方法。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三)观察推测搭香料 1.教师给出艾叶和陈皮的功效,请学生用科学观察法(观察外形、颜色、扇闻味道)说一说薄荷和艾草。并尝试推测他们的功效。 2.请学生小组探究用闻一闻中药香料并根据老师的提示来推测它的功效,两个组探究一种,时间半分钟。 [设计意图:与科学课结合,带孩子们做一个美观又实用的香包。尝试探索香料的激趣活动,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方法,学生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精心构思做香包 1.教师微课示范完成的制作步骤。 2.学生快速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