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92276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90768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桂枝香·金陵怀古》 必修下课外古诗词诵读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新课导入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金陵是南京的古称,又有建康、应天、江宁等别称。金陵是六朝古都,历史上六朝、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都在此建都立国。白云苍狗。岁月沧桑,金陵古城经历了无数的人事巨变,见证了多少兴衰更替。 新课导入 而王安石,他也是一个具文学天赋与政治才干与一身的惊世奇才,位居唐宋八大家行列,才气纵横,官拜宰相,主持变法,一心只为富国强兵,人生一世,仕宦沉浮,他经历了太多人事变迁,当他变法失败被罢相后,来到金陵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感给了同样有厚重人生经历的王安石哪些内心感触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邂逅之作吧。 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能分享欣赏感受。 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赏析诗中所描写的金陵美景。 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任务一 介绍作者概况,了解创作背景 活动过程 1.介绍王安石及创作概况。 2.了解本首词创作概况。 见学习资源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创作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字 ,号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 。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中国北宋著名 家、 家、 家、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作者概况 介甫 半山 王荆公 政治 思想 文学 改革 随堂检测 诵读诗歌 活动过程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金陵怀古》 活动过程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六朝古都所在。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 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 1.题解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活动过程 2.上片解读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肃:肃爽,天高气爽。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簇:箭头,形容山峰林立。 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活动过程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归帆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 活动过程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活动过程 上片先点明登临时节,随后写眼前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