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198313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1.2《琵琶行并序》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12702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教,琵琶行并序,PPT,26张,课件,21.2
  • cover
(课件网)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琵 琶 行 白 居 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其诗语言通俗易懂,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缀玉连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公墓 琵琶亭 诗前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经过,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请找出序文和诗正文两相对应的地方,并说说小序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内容 秋江夜送客 聆听琵琶曲 倾诉身世苦 自叹谪居苦 重闻琵琶声 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第一次 送客闻琵琶 第二次 演奏琵琶曲 第三次 促弦又一曲 (暗写) (明写、详写) (明写) 第二段描写音乐,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 水浆迸 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音乐旋律 以声喻声 以形喻声 将 抽 象 的 音 乐 变 为 可 感 的 形 象 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奥地利·汉斯立克] 《论音乐的美》 诗 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深沉繁密 轻柔幽细 圆润清脆 婉转流利 低沉抑郁 激越高亢 气势雄壮 戛然而止 听曲辨情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能惊天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可以泣鬼 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移人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刘鹗《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古人描写音乐美的词语和句子: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汤问》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唐·杜甫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学讴》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列子》 总结归纳描写音乐的方法和角度 1、运用比喻描写。 2、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描写。 3、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的描写。 4、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 5、点拨音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