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同步练习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民居的建筑风格与环境密切相关。如房屋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的建筑形式多分布在( ) A.温暖多雨雪的地区 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 C.寒冷干燥的地区 D.高温多雨的地区 2.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一般窗小墙厚,这主要是 ( ) A.减少房外风沙吹到房里 B.减少房内温度变化 C.防止雨水进屋 D.为了防寒 3.读“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 A.团块状,气候因素 B.团块状,地形因素 C.条带状,气候因素 D.条带状,河流因素 4.下列民居与其地理环境特征组合,正确的有( ) A.东南亚双层木楼、竹楼———气候湿热 B.黄土高原窑洞———全年严寒 C.西亚房屋墙厚、窗小———炎热干燥 D.我国南方多砖墙斜顶房———降水较少 读下列聚落的民居特点,完成5-6题。 5.图中民居与所在地区连线错误的是 A.西亚地区--① B.北极地区--② C.热带沙漠--③ D.黄土高原--④ 6.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②气候寒冷③土壤肥沃④沙漠地区 ⑤水源充足 ⑥自然资源丰富 ⑦交通便利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⑦ D.①③⑤⑥⑦ 7.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 A.干旱少雨的沙漠 B.崎岖的山地 C.温和湿润的平原 D.茂密的丛林 8.200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2年“十一”假期期间,土楼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下列关于环境对于图中聚落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帐篷样式的聚落有利于避暑 B.乙图中土楼这种特殊聚落的形成,文化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C.丙图中的房屋墙体很厚,为了保温 D.丁图中的四合院,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 9.我国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是( ) A.山西平遥古城 B.安徽皖南古村落 C.陕西窑洞 D.云南丽江古城 10.聚落可以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河流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下图中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有____和( )。 A.农村:城市 B.农村:都市 C.乡村:城市 D.乡村:都市 二、判断题 12.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 13.各民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不同,一般来说,主要与自然条件有关。 (判断对错) 14.农村的统称叫聚落. (判断对错) 15.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等类型,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 16.一般城市绿地面积比乡村大,乡村路网比城市密集. .(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 17. 和 ,统称聚落。聚落的形成与 密切相关。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状。 18. 和 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 乡村。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 平原,距今约6 000年。 19.聚落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和 ;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 等。 20.住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需要建筑物有防雨、耐寒、坚固、防风等特性。起初建筑的外貌是由建筑的功能决定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房屋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演变,最终形成了风格上的差异。 例如:①黄土高原的典型民居为窑洞;②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房子;③竹楼是傣族的典型民居。 21.保护世界遗产对人类认识和传承自身历史文化、保护自然环境有重要意义。 四、解答题 22.读下面的材料,思考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疆地区聚落多分布在绿洲上,广大沙漠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