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39494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32585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6课,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工业发展水平落后,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出现热潮: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短暂的春天: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主义的发展。 受挫: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受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艰难发展。 著名企业家: 状元实业家张謇(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 特点: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式交通工具 传入时间: 19世纪70年代以后 意义: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风俗习惯 改变原因: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领布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表现: 剪辫、劝禁女子缠足;废除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 作用: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生活方式: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向。 特征: 不平衡,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复习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晨; 2、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3、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2、时空观念:立足时空观念,梳理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演变的历程。 3、史料实证:.利用剧照、图片、绘画资料,通过活动开展,激发学生的创新与想象。 4、历史解释: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时代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探究 1、阅读课本P127正文第一段,说出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哪些学校?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学校有: ① 同文馆; ② 福州船政学堂等。 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⑴ 创办新式学校 学习探究 2、阅读课本P127正文第一段,说出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又在哪里创办了哪些学校?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创办的学校: ① 天津北洋西学堂; ② 上海南洋公学。 北洋西学堂 南洋公学 ⑴ 创办新式学校 学习探究 3、阅读课本P127正文第一段,说出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创办了哪个学校?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学校: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 ⑴ 创办新式学校 学习探究 阅读课本P127正文第二段,说出科举制是何时废除的?有何意义?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 科举制废除的时间: 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⑵ 改革教育制度 意义: 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学习探究 阅读课本P127正文第三段和P128正文第一段,说出我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是什么?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和刊物分别有哪些?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新闻业 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是: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 《申报》创刊号 《大公报》 《·大公报》 《新闻报》 《新闻报》 《解放日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