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402

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1(第一章全部教案)(浙江省杭州市)

日期:2024-06-24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3730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新课程,课程,人教,必修,第一章,全部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2007年8月26日 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含义。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3.熟记有关数集的专用符号。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含义 教学难点:集合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 教学过程: 引入问题 (I)提出问题 问题1:班级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问班级一共多少人? 问题2:某次运动会上,班级有20人参加田赛,16人参加径赛,问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 讨论问题:按小组讨论。 归纳总结:问题2已无法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这是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因此需用集合的语言加以描述(板书标题)。 复习问题 问题3: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数集,点集)(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的解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等等)。 (II)讲授新课 1.集合含义 观察下列实例(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2)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3)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4)2007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5)所有的正方形;(6)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7)方程的所有实数根;(8)银川九中2007年8月入学的高一学生全体。 通过以上实例,指出: (1)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说明:在初中几何中,点,线,面都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同样集合也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可描述,不可定义。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问题4: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2.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问题:(1)A={1,3},问3、5哪个是A的元素?(2)A={所有素质好的人},能否表示为集合?B={身材较高的人}呢?(3)A={2,2,4},表示是否准确?(4)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太平洋},是否表示为同一集合? 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 确定性: 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a是某一具体的对象,则a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成立。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 而“比较大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如A={2,4,8,16},则4A,8A,32A.(请学生填充)。 (2) 互异性:即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说明: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对象.因此,以后提到集合中的两个元素时,一定是指两个不同的元素.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3)无序性: 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N: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 N*或N+:正整数集,N内排除0的集.Z: 整数集Q:有理数集.R:全体实数的集合。 (III)课堂练习 1.课本P2、3中的思考题2.补充练习:考察下列对象是否能形成一个集合?身材高大的人 ②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③ 直角坐标平面上纵横坐标相等的点 ④细长的矩形的全体⑤ 比2大的几个数 ⑥的近似值的全体⑦ 所有的小正数 ⑧所有的数学难题给出下面四个关系:R,0.7Q,0{0},0N,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4个 B.3个 C.2个 D.1个下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