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12121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不盲从,敢质疑(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291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盲从
  • cover
作文主题训练--不盲从,敢质疑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的课本讲拿破仑是被英国人打败的,德国的书本则说拿破仑是被德国人打败的。有人问英国著名学者罗素:“让我们的孩子相信谁呢?”罗素答:“让英国的孩子读德国的读本,德国的学生看英国的教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根据对以下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作文。 有一座直冲云宵的擎天峰。众多猴子受到了登山勇士的鼓舞,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攀登擎天峰的体育竞赛,却从来没有任何一只猴子登上顶峰。 猴群中一位极有威望的长者说:“人,是宇宙之精华,是万物之主宰。尽管人有时比我们猴子爬的还低,但我们猴子永远爬不到人那样高。”众多猴子越来越相信,任何猴子都不可能登上擎天峰:“登上擎天峰肯定不行!”“我们不能再做力所不能及的蠢事了!” 在这种舆论氛围的压力下,除了一只猴子还在坚持之外,其他的猴子开始泄气了,承认了自己的失败。最后,正是那只屡败屡战的猴子创造了奇迹,登上了擎天峰! 其他猴子都很想知道它究竟是怎么成功的,结果它们意外地发现:这只猴子原来是个聋子!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少年华罗庚不仅对数学感兴趣,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阅读文学大师胡适的《尝试集》,并分享读后感。华罗庚对该书扉页的胡适题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提出质疑,他认为首句的“尝试”是说从来就没有尝试一次就成功的;尾句的“尝试”则是强调自古成功都在于不懈的尝试,两者含意不同,因而胡适的“尝试”并不能构成对陆游的“尝试”的反驳。这篇读后感也赢得了老师的赞赏,认为华罗庚的文章不落窠臼。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四川天府新区华阳小学两名四年级学生大胆质疑并探索求证,成功推翻官方用书上的“标准”答案,并给新世纪小学教材(北师大版)编写组发去了邮件,并收到了编写组的回信。回信中,教材编写组肯定了两名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同时表示,在教材修订时,会采纳他们的建议。这则新闻一经报道就在网上走红,不少网友连连点赞、给予好评。 中科院“雁栖青年论坛”邀请你作为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敢质疑勇探索,赶考新征程”为主题的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不盲从,敢质疑 英国的课本讲拿破仑是被英国人打败的,德国的书本则说拿破仑是被德国人打败的。可见课本上的知识难免带上创作者的主观认识,要想获得真实情况,最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当面对某大师的侃侃而谈,抑或是某知名学者教授的高谈阔论,你是会无条件的接受,还是会有所质疑 生活中有这样的人,面对哲学教授十分绝对的言词依然大胆的站出来,说出自己的疑惑,让教授哑口无言。世界上没有谁是绝对的对,我们要敢于质疑,善于思考,这样方能触到真理之光。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可见,偏听偏信多幼稚可笑。   敢于质疑,是一种不轻易盲从、拒绝迷信的睿智。总是有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