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27982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快阁》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243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语文,统编,选择性,必修,下册
  • cover
《登快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意象意境、诗中典故,体悟诗人的情感的起伏变化。 2.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矛盾心理。 【重点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意境、诗中典故,体悟诗人的情感的起伏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他被贬谪黔州(今彭水),从此,失意的诗人便与这一方灵秀的山水草木结下了情缘。于是,在乱世浊俗中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骨气,狷介自持。他出淤泥而不染,他与世俗同流而不污,他和而不同,他就是黄山谷(黄庭坚)。山谷遗风也在这一方山水之间,传承流芳,绵延不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黄山谷,去领略那非凡的山谷遗风。 二、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1.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县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 2. 诗论:以杜甫为宗。 提倡“无一字无来处” 创作方法上 ,提出“夺胎换骨”法。 3.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二)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鼻祖: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祖:杜甫 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一祖三宗” (方回《瀛奎律髓》)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 “自成一家”———无斧凿痕 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有诗称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黄山谷是个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涤亲溺器,说的就是他。他秉性至孝,自小侍奉父母极真诚而且无微不至。因为母亲有洁癖,受不了马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尽管当时仆从甚多,大可不用亲自为母亲清涤马桶,但是他认为孝事父母是为人子女亲自该做的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尽心侍亲和当不当官时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当母亲病危的时候,黄山谷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亲自浅嚐汤药,没有一刻未尽到人子的孝道。所以在史书上,苏东坡赞叹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这是说他的文章瑰伟,气韵超然,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操,可以媲美古人。 (三)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此时作者已经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上已有三个年头。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 (四)解题 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诗人登上快阁,以抒情感。 三、整体感知 登快阁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一)阅读诗歌 整体感知 (1)鉴赏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认真从官事。痴儿,作者自指。《晋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