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30869

8.2《登高》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162359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登高,课件,22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登高诗 一、登高望远,思亲怀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登高望远,伤时悲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三、登高望远,抒怀励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杜甫 登高 杜 甫 语 不 惊 人 死 不 休 1.35岁以前,读书与漫游阶段 杜甫20岁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中,再漫游齐赵。在洛阳遇到李白,与其一起游玩了大半年。 2.35———44岁,长安十年蹉跎阶段 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zhòu)曹参军的小官。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忠君、渴望为官、建功立业,却又对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壮志难酬,孤独。 3、45岁至48岁,陷贼与为官阶段。 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杜甫在投奔新皇帝唐肃宗的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被迫做了伪官。半年后,他潜逃至凤翔,找到了唐肃宗,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4、49岁至59岁,漂泊西南阶段。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逃难到成都,生活稳定。后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而后一-度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知人论世 谈一谈你所知道的杜甫?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xiào zhǔ xiāo bìn zhuó liáo 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词句注释 诵读诗歌 自由朗读诗歌,划出节奏,找出韵脚。 登高 杜甫〔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回,古音huai 杯,古音bai ai 杜甫登高,主要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现在他向你发来邀约让你陪他去登高。 一、杜甫的邀约 登临高处,你们欣赏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眼前景物有什么特点 ? 二、赏登高秋景 二、赏登高秋景 迅疾的秋风 哀鸣的猿啼 孤零冷落的小岛 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鸟 高远的天空 风急 天高 猿啸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特点:凄凉 清冷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意境: 凄清萧条 恢弘开阔 这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之间暗含了什么关系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vs萧萧 长江滚滚 + 猿啸 无穷大:无边 落木 无穷小:渺小的老者 二、赏登高秋景 广阔的时空 渺小的个体 雷霆之力 老儒的无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